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见的未来》,封面上写著「大灾难在2011年3月」,被认为「预言了东日本大震灾」引发话题,2021年以「完全版」形式再次出版。当中新增了一则「预言」,根据作者龙树谅的梦境绘制而成,书中写到「梦见2025年7月,日本将遭受毁灭性的海啸」、「如果梦境实现的话,下一场大灾难的日子是2025年7月5日」再度引发关注。

随著社会舆论、网路谣言不断扩散,龙树谅亲自解释,「梦到的日子并不等于真的会发生什么事」。

然而,因为「7月5日大灾难预言」引发的风波,已经让来自香港、台湾的旅客对日本旅游却步,航班出现减班或停飞的情况。大阪观光局6月24 日也在记者会提到,虽然还没造成全面性影响,但「针对7月的旅行预约,有部分已经被先行取消」。

如果7/5当天或整个七月都没有任何事发生,遭受损失的业者或个人,可以对做出预言的人求偿吗?日本律师三木悠希裕表示,「只因为预言或谣言没成真,就要求预言者、谣言的发布者或扩散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是很难成立的。」

三木进一步说明,预言或占卜一般属于个人的思想或表达自由,「信则有,不信则无」,大家普遍也知道它不一定会成真。因此,即使最后没发生,通常也不会被认定为违法,也不会和损害之间成立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损害赔偿也不会被认可。

不过三木提到,若以灵感或预言为名,散布会损害生命、健康或财产的不安,并趁对方担忧时劝诱捐款或签约,可能会触犯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的《防止不当劝诱捐款法》。如果真的有人因此被迫付款,或许可以根据该法律,或消费者契约法撤销意思表示并要求返还。

延伸閱讀:地震预言等著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最贫议员?仅申报1幅图 林亮君秀出「财产」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