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晟睿和数名家人、亲友,在国际非营利组织「大都会国际儿童事工」的牵线下,今天到马尼拉以北那佛打斯市(Navotas City)的渔村探访儿童,并捐赠500个附有太阳能照明功能的滤水瓶。
从公园的一侧爬铁梯翻过一面高墙,里面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以木板、铁皮搭成的小屋塞满整座渔村,许多巷子也只容得下一人通过,地上还留有台风天带来的积水,村民养的狗也对到访的台湾人狂吠。
「大都会国际儿童事工」的台籍志工李秭艳介绍,这座渔村是菲律宾人口最密集社区之一,住了大约1万多人,很多小孩来自「穷中之穷」的家庭,父亲靠捕鱼维生,母亲或长辈则为装鱼用的保丽龙箱贴胶带加固,或是清理蚌壳补贴家计,工作一整天可能只赚到3美元(约新台币90元)。
李秭艳说,贫穷也带来毒品和性交易等诸多问题。
柯晟睿等人拜访了几户长期接受大都会国际儿童事工照顾的家庭,并赠送照明滤水瓶。
受惠者之一「阿珍」的家和其他家庭一样,也是违章建筑,没有自来水也没有通电。她拿到照明滤水瓶后高兴地说,从今天开始,小孩可以带干净的水上学,在家里读书也不必再担心光线不足。
之后,一行人在空地分发了照明滤水瓶,小朋友们还把装瓶用的大纸箱带回家,铺在地上当睡席。
这个照明滤水瓶名为「点亮滤水瓶」,是由柯晟睿所发想,2025年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Red Dot Design Award)至尊奖(Best of the Best)、义大利A'设计奖(A' Design Award)金奖,2023年得到美国缪思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和当代好设计奖(Contemporary Good Design Award)。
出生于台北、16岁的柯晟睿告诉中央社,他14岁时看到一部纪录片讲述开发中国家儿童面临的挑战,于是想到结合滤水与照明功能,一次解决清洁饮水和照明两大挑战。
水瓶的滤棒使用中空纤维膜和活性炭两种材质,可滤掉99.99%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同时改善水的口感;照明功能则可用太阳能或Type-C插头充电,充满可使用5小时。
柯晟睿回忆,把概念付诸实现是一大挑战,他利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资源整合,跟设计师及厂商一起脑力激荡、做3D建模,历经3个实验版本,最终才敲定现在的样貌。
他说:「因为我是个学生,所以第一优先还是顾好学业。当时刚上国中,压力也满大,但是我每周会坚持跟团队讨论,经过2、3年也是熬过来了…最主要还是要坚持下去,你要有足够的爱心做公益。」
柯晟睿先前已在家人的资助下,到过布吉纳法索、肯亚、宏都拉斯等国家,捐赠过数千个水瓶。
为让捐助行动取得永续性,柯晟睿打算把产品商业化,再把盈利投回公益项目,跟更多非政府组织(NGO)、非盈利组织(NPO)和慈善组织合作,帮助更多孩童。(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