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是《苹果日报》的创办人,该报多年来以尖锐批评中国共产党而闻名,直到遭反国安法打压被迫停刊。他目前面临两项依据 2020 年落实的《香港国安法》提出的「勾结外国势力」罪以及一项「煽动罪」指控,这些指控均可能判处无期。

黎智英对所有指控皆不认罪,大部分时间处於单独监禁状态,累计已逾 1,600 天,面临可能终身监禁命运。黎智英原定今天(8/14) 在香港法院进行的结案陈词,因台风引发极端暴雨,宣布紧急取消。此案自 2023 年开始审理,正处于尾声阶段,法官极可能在未来几周甚至几月内做出判决。

川普在赢得第二任美国总统选举前,以其一贯的自信强调:「百分之百,我会让他(黎智英)出来。他很好搞定。」他指的是如能重返白宫,将透过与习近平谈判将黎智英营救出狱。

英美政府都声援

川普不只在去年十月表示愿意出手营救黎智英,还公开承诺将此案纳入中美贸易谈判中。他在五月接受广播访谈时再度强调:「谈黎智英是非常好的主意……我们会把它放进谈判议题中。」黎智英的核心幕僚们透露,美国政府确曾在与中国的贸易会谈中「非正式」提出该案。据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接获川普指派,确保此议题成为谈判的一部分。

白宫发言人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正如川普总统所言,黎智英应该获释,他希望看到这件事实现。」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未对此提出评论;中国驻美大使馆则称不清楚此事是否被提出,并谴责外部势力藉司法案件干涉中国内政。香港政府亦严正表态,呼吁停止任何外部干预司法程序。

黎智英审判期间,华府对其处境展现高度关注。美国前驻港总领事梅格(Gregory May)谴责《国安法》将和平表达定罪,强调黎智英遭长期单独监禁,是香港新闻自由迅速收缩的象征。

其子黎崇恩(Sebastien Lai)在华府公开呼吁父亲获释,表达:「总统的承诺给我们家庭带来很大希望。」并指出父亲面临的健康风险与孤立收押近乎酷刑,「他可能随时过世」。

英国政界也关注此案:英国首相施凯尔曾在G20时亲提黎智英案,英国外交大臣拉米更直指其监禁是不人道审判,是英国政府的首要关注之一。

黎智英 12 岁从中国偷渡至香港,从纺织工人成为服装行业钜子,后来创办《苹果日报》,成为香港少数直言批评北京的媒体人。他的个人生涯常被视为与香港本身兴衰互为象征。

国外媒体分析,黎智英的命运牵动国际关注,因他不仅是民主斗争的象征,也将考验川普是否兑现政治承诺,以及国际社会在维护新闻自由与人权议题中的实质影响力。特首如有意行使特赦等权力,将是关键一役,但一切仍待政治与法律多方动态交错下的结果。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顾左右而言他?!普丁赞华府真诚促俄乌终战 称可望「达成核武管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