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Science 报导,商业太空联盟(Commercial Space Federation)上周发表一篇题为《Redshift》的新报告指出,中国过去十年来在太空基础建设与太阳系探测能力快速成长,若情势持续,该国很快会在2030「新太空竞赛」中领先美国。

该112页文件汇整了关于中国各种太空资产与任务的最新资料,包括中国的新一座太空站、日益扩大的卫星巨型星座,以及其登月与殖民月球的规划,报告写道:「中国不只是追赶——它正设定节奏、放宽法规管制,并且在某些时候,重新定义地面与地表以上的领导力」,「在纪律性的政策、策略性投资与大规模技术进展推动下,中国的太空崛起已从根本上重新划定全球权力角逐的领域」。

报告指出,美国面临的一项最令人忧心的可能性是:中国可能成为自1972年以来,首个再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

尽管美国的阿提米丝(Artemis)计划屡屡延宕,部分原因是SpaceX的Starship火箭出现问题,但中国在登月路径上仍持续达成「重大里程碑」,包括以史无前例的细致度绘制月球表面、将历史性月球样本带回地球,以及打造超大型运载火箭(美国目前目标是在2027年将太空人送上月球)。

报告称,中国还计划在2035年前后,在月球上建造自主核反应器作为基地,此举有助抢占月球采矿等资源,并在最终派遣人类前往火星的竞赛中取得优势。

在近地轨道方面,中国也可能占优势,原因之一是其已完工的天宫(Tiangong)太空站;一旦国际太空站(ISS)在本世代末退役,天宫将成为唯一主要的国家营运太空站(美国暂无直接替代ISS的计划,尽管多家企业正规划兴建商业太空站)。

中国正加速建构自己的卫星巨型星座,以抗衡SpaceX快速扩张的「Starlink」网路,同时规划建造轨道太阳能阵列与其版本的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在地面发射配套上,中国目前已有6处不同的运载火箭发射场(spaceports)完成投入使用,这将使该国在未来数年内能显著提高发射频率。

报告还指出,令人忧心之处在于中国正同时完成多项重大任务,换言之,「中国正同时经历阿波罗、国际太空站与商业太空时代」。资金投入是不出意外的成功关键之一,尤其是对商业公司的补助性投资,这些公司获得政府特殊支持以协助中国国家航空局(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CNSA)推进计划。

报告举例,去年中国在商业太空领域投资了2.86 billion美元(约858亿台币),相比2016年的164 million美元(约49.2亿台币),增幅超过17倍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愿意与他国合作以达成目标,包括俄罗斯、印度与日本等。

这一策略被称为「太空丝路」计划(Space Silk Road),迄今中国已与国际伙伴共同启动逾80项专案,研究者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侵蚀了美国影响力」。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太空政策分析师、该报告合著者罗尔(Jonathan Roll)表示,对中国太空能力自2020年代初以来的快速进展感到惊讶,短短三年,几乎一切都改变了,令人不安。

与此同时,美国的太空雄心受到政策与预算压力牵制。前政府曾提议大幅削减NASA预算,几乎减半,这可能使多项长期任务陷入风险,并对商业太空产业造成连锁影响。

商业太空联盟(Commercial Spaceflight Federation)会长凯沃萨(Dave Cavossa)表示:「美国在许多太空领域今天仍然领先,但中国正在快速前进,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他们有可能在未来5到10年内超越我们」。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雅鲁藏布江大坝「世界之最」动工 下游邻国忧水源被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