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中国事务经验的葛静文说,让台湾「做自己」其实没有这么难;习近平该放下身段、「放过自己」,让台湾继续是台湾,而他不会因此失去中国与台湾之间任何经济或文化关系。葛静文透露,她带著「看不见的国家」国际巡回放映时,曾在数场映后互动向具中国背景的观众提到这一点。
葛静文告诉中央社,不少来自中国的观众曾向她表达对「看不见的国家」的喜爱;这些观众惊觉,观影之前,他们对台湾几乎是「一无所知」,如今领悟到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被剥夺认识、了解台湾的机会。其中有些人认为,台湾的故事「需要被听见」。
葛静文说,也曾有来自中国的观众「提醒」她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立场,而她则回应,「看不见的国家」也「让习近平自己说话」,影片明白呈现习近平对台湾的看法,大家都可看出内容和语气充满威胁,很难形容为流露善意。
葛静文另提到,自己在国际间推广「看不见的国家」时,确实曾遭遇阻碍,但还不至于被强力施压。她理解自己的身分优势,她不是台湾人或中国人,在中国和台湾也没有亲友需要担心遭北京威胁人身安全,但她不希望因为分享自己在为台湾发声过程中所遭遇阻碍而「吓到大家」,她希望看见的是,有越来越多人愿意诉说、聆听「台湾故事」。
「看不见的国家」贴身记录前总统蔡英文2016至2024年在任期间的活动,以及台湾如何在北京施展政治、军事等多重压力下,试图保有自由民主生活方式。影片另节选习近平关于台湾的谈话,凸显北京至今不放弃动用武力强势「统一」台湾。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与在英台人组织「英国台湾协会」(TAIUK)合作,近日在SOAS举行「看不见的国家」放映会,可容纳300人的场地几乎满座,葛静文和影片制作人泰德霍普(Ted Hope)出席,SOAS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罗达菲(Dafydd Fell)主持映后座谈。
「看不见的国家」2023年发行,同年9月在标榜独立精神的美国胡士托电影节(Woodstock Film Festival)世界首映。葛静文说,在国际间推广、巡回放映「看不见的国家」,让她深深体会到各国民众对台湾的认识依然非常不足,包括在美国。
葛静文告诉中央社,至今依然有许多美国人对台湾所知极其有限,而这还是她从在美国各大学院校和电影节巡回推广「看不见的国家」得来的体会。一般预期,大学院校和电影节观众对世界的认识会优于广大群众。葛静文说,这样的情况令人遗憾。
不过,振奋人心的消息是,「看不见的国家」预计明年5月在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葛静文说,PBS可触及约95%美国家户,且是「诚实」、广受信任、把关严格的媒体平台,能在PBS播映「看不见的国家」,她备感荣幸。
美国订每年5月为亚太裔传统月;据葛静文了解,「看不见的国家」在PBS的播映预期将与亚太裔传统月的「台湾周」等台湾主题活动呼应。在PBS播出前,影片预计明年春季在约20所美国大学院校巡回放映。
「看不见的国家」曾在英国和德国国会大厦内放映,葛静文透露,她和泰德霍普正推动在美国国会、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及其他议会或国会放映。
葛静文强调,她和泰德霍普的策略是透过长期酝酿、累积口碑和后劲、不抢炒短线的方式推广「看不见的国家」,希望在过程中与观众对话、共同建构对影片的理解和论述脉络。从一开始,她和泰德霍普即规划投入约3年行销「看不见的国家」,而当前多数影片的行销周期往往不超过6周。
她告诉中央社,除非获庞大行销资源挹注,否则有太多影视作品在各大串流平台上架后,下场是被忽略、淹没、遗忘,这是她不汲汲营营寻求在大型串流平台上架「看不见的国家」的原因之一。此外,各大串流平台常排斥具政治性、「对权力说真话」,或可能有害潜在庞大市场利益(例如中国、俄罗斯市场)的作品。
各大影音串流平台背后往往是美国科技公司。泰德霍普曾任大型平台亚马逊(Amazon)电影和电视开发制作部门「亚马逊工作室」(Amazon Studios)的电影部领导人。
他在SOAS的映后座谈提到,串流平台已是少数几家巨型业者把持、缺乏自由竞争的市场,「看不见的国家」不是这些平台会特别青睐的作品,甚至对YouTube、脸书(Facebook)而言,这部片仍「太政治」,他和葛静文曾为顺应YouTube的审核机制修剪预告片段。
泰德霍普也透露美国当前政治氛围对作品宣传的影响。他说,在美国,为让这部作品获媒体关注,团队历经重重困难,但去年首次来英国宣传,很快即获公共电视「第四频道」(Channel 4)、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等指标媒体报导。(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