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谢昆霖,与奇美医研部教授张菁萍组成研究团队,历时3年时间以「老鼠跑步机」动物模型,模拟人体「运动型热中暑」状况,发现若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或从事高强度产热活动,睪丸可能因无法有效散热,造成贺尔蒙系统改变,及相关生殖组织破坏,精虫品质与数量恐急剧下降,甚至引发性功能障碍,让人吓到「吃手手」。
推荐新闻:二手烟也会伤害毛小孩 猫咪「做这事」罹癌风险飙4倍
张菁萍说,当初从「洪仲丘事件」发想,希望研究高温下剧烈运动对人体危害,提醒大众在高温环境底下劳动、运动,会造成很大伤害,去年与急诊医学部合作,发现长期暴露高温环境,罹患失智症可能性提高,这次研究成果也发表在科学报导《Scientific Reports》和分子与细胞内分泌学《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是台湾首度系统性探讨热伤害对男性不孕的实验性研究,也是全球少数聚焦气候变迁与男性生殖危机的关键报告。

谢昆霖则说,精虫生成最佳环境约在摄氏34度,睪丸透过多重「天然冷却系统」维持低于核心体温2至4度的「黄金温度」,包括收缩放松的提睪肌、调节散热面积的阴囊皮肤及「热交换器」蔓状静脉丛等,但在高温压力下机制将全面失灵;谢昆霖强调,高温抑制大脑发出的贺尔蒙指令,睪丸无法顺利运作造成睪固酮分泌减少,对相关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破坏,不仅使精虫生成效率大幅降低,还会影响勃起硬度,性能力、生育力大打折扣。
谢昆霖指出,高温伤害高危险族群包括工地工人、外送员、工程师、厨师及消防员等生活中常接触热源者,他呼吁,可从生活习惯著手守护健康,像是避免高温曝晒与密闭环境、穿著透气服饰、减少接触局部热源(如温泉、蒸气室)、维持良好体态与作息、善用降温设备等,期盼借此唤起社会重视男性健康,并推动职业健康与防护措施改善,降低气候变迁下的隐形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