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除了大片草皮外,还有2658棵树,其中以大叶桃花心木最多共419棵,其次为芒果328棵、榕树212棵、樟树149棵,全部78种树,鸟类也不少,包括黄鹂、凤头苍鹰、五色鸟、绿鸠、红冠水鸡等。

过去高尔夫球场期间,每日平均仅有约两百位球友能使用,市府收回土地后重新规划,近期滞洪池等设施已接近开辟完成,18洞球场设计大致保留原样,以准备进行第一阶段开放。

热门新闻:不满前女友与其他男子见面!莽男棒打前女友 检方侦结起诉杀人未遂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的诞生,也让高雄与国际永续接轨。市府响应 「30×30 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承诺在2030年以前守护至少三成自然空间;并签署 《柏林城市自然公约》,成为亚洲第一座加入的城市。这座公园不只是市民的休憩场所,也是高雄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环境责任的重要标志。

新公园规划亮点包括:一号桥道旁的荷花池,原本平坦的球道转为亲子活动与家庭互动的场地。九号果岭(中部山丘)地形起伏自然,提供滑草体验,也成为孩子奔跑的乐园。十五号果岭(园区棱线高地)大树环绕,是猛禽停栖之地。十八号果岭(西北高地)旧发球台成为观景平台。站上去向东远眺,可见北大武山棱线,向西则眺望柴山与高雄市区。十号果岭旁的景观湖(南侧低地)松艺路旁的湖畔,种植落羽松随季节转红,柳树枝影随风摇曳。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高雄市绿色协会理事长王敏州、高雄市区域治理学会理事长黄益雄、高雄市永续城乡发展协会理事王立人建筑师、高雄市特定纪念树木保护委员黄晖荣、屏东大学教授赖碧莹、高雄市景观总顾问吴旭峰、建筑师卢友义等多位专业人士,肯定「高雄果岭自然公园」将旧高尔夫球场活化为自然绿地,希望成为高雄永续转型的典范。

专业人士并连署四大建言,期许新公园能兼顾生态维护、文化传承与市民共享,树立高雄推动净零城市的关键里程碑,成为「新高雄中央公园」。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在生态维护与永续发展方面:(一)持续进行生态监测:一次性调查不足以反映全貌,应建立长期监测机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执行并公开数据。(二)建构功能性生态系统:公园应不仅是休憩绿地,更要成为高雄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生态廊道:衔接澄清湖等栖地,避免生态孤岛化。物种管理应防治荔枝椿象、绿鬣蜥等外来物种,并严禁不当放生。水环境复育导入湿地净化系统,植栽适合水生植物,提升生物多样性。(三)低度设施原则:公园设施设计应采透水步道、融入景观的休憩设施及低干扰照明,并适度规划夜间关闭区域,保障夜行性动物。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一)公园自日治时期即存在,具珍贵历史意义,当时风景区广征全台命名更是全台创举。(二)重新启动文化景观认定,累积在地文化论述,并活化历史凉亭为导览节点,提升游憩价值。(三)借镜首尔美军废弃基地高尔夫球场转型首尔龙山公园经验,寻求跨国合作,就自然公园改造借镜融合创新,提升城市文化能见度。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在社会共识与公民参与方面:(一)公园治理应转向「由下而上」,成立跨领域公民委员会与工作坊,避免参与流于形式。(二)应制定特殊使用规范,针对动线、活动与宠物设立明确指引,并结合环境教育,培养市民守护荣誉感。(三)鼓励市民提出创意发想,如景观,设施,滞洪池,打卡景点命名、草地音乐会等,营造全民共享氛围。(四)成立治理平台,扩大社会沟通与参与。

在设施规划与营运管理方面:(一)公园开放后应提供基本友善设施,包括休憩处、厕所与指标系统,并考虑游园车服务,以便利长者与亲子族群。(二)公园维护经费每年约需2千万元,除政府预算与中央补助,建议积极争取企业 ESG 支持,并推动市民认养与乐捐,以落实全民参与。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高雄果岭自然公园」面积达70公顷,最快9月底开放。翻摄画面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17岁「8+9」31刀砍死前女友 法官裁定收容4大理由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