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骨科医师陈崇桓表示,骨松治疗不能再等到骨折发生才补救。最新《2025台湾成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引》强调「骨折前预防」的新观念,建议高风险族群应先透过骨密度检测确认状况,必要时可依医师评估使用促骨生长与抗骨流失药物交替治疗,以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在健保新制上路后,骨松治疗正式迈向「预防导向新时代」。目前不仅已骨折的患者可获补助,连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长期使用类固醇等高风险族群,也能提前接受骨松药物治疗。55岁的林女士因手腕骨折才发现骨松,及早治疗后成功降低再次骨折风险,显示新政策确实帮助病人提早守护骨骼健康。

医师提醒,骨松是「沉默杀手」,在骨折前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建议50岁以上民众可用骨松自我评量表初步检测风险,若指数偏高应主动做骨密度检查。陈崇桓强调:「骨折不是小事,尤其更年期女性与慢性病患者更要提早预防,向骨折说不,从现在开始保护骨头!」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16岁女儿命剩1年「妈滑短影片寻医」 结果治疗12天后就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