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医学专家张家铭医师指出,这项研究解释了许多临床观察的现象:「我常遇到女性病人明明运动量比先生少,但体检结果却更好。这不只是运气,而是生理设计的差异。」

研究团队追踪超过八万名英国受试者的长期活动数据,结果显示:每周运动150分钟的女性,冠状动脉心脏病风险下降22%,男性下降17%;运动达250分钟时,女性风险下降30%;对已有心脏病的患者,女性死亡风险降低70%,男性仅约19%。

张家铭指出,这与性别生理构造密切相关。女性的肌肉以氧化型纤维为主,擅长长时间的代谢能量;而男性肌肉则以糖解型纤维为主,爆发力强但能量效率低。此外,雌激素能促进脂肪燃烧、稳定血管与抑制发炎反应,「这些特性让女性即使运动量较少,也能获得显著的心脏防护。」

张家铭表示,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许多人生活中的观察:「每天提菜上楼、快走去市场的妈妈,反而比健身房报到的爸爸更健康。」医师指出,女性常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大量自然活动,如家务、照顾家庭、走路采买,这些稳定且分散的活动,正是心血管系统最喜欢的运动节奏。

相反地,男性虽然可能有固定的运动时间,但若长时间久坐、压力高、饮食重咸重油,仍会削弱运动的成效。

「运动不是比谁多,而是让身体每天都有被唤醒。」张家铭强调,稳定的节奏比高强度更重要。每天三十分钟快走、轻骑脚踏车、伸展、打扫,甚至陪孩子玩耍,都是有效运动。研究显示,每多一天达到每日的建议量,女性的冠心病风险会下降6%,男性则下降4%。

张家铭也建议可透过穿戴式装置观察自身变化,这些数据,正是身体最真实的健康回馈。

一、静息心率下降,代表心脏效率提升。

二、每日步数稳定,表示活动融入生活。

三、睡眠品质改善,意味自律神经重新平衡。

医师表示,女性在停经后,雌激素下降会让代谢变慢、血管弹性减弱。此时利用快走、游泳、瑜伽、飞轮等中强度的运动,能重新启动代谢与荷尔蒙平衡。「临床上这些女性血脂、血压、心律都更稳,也更少感到疲倦。」

而男性虽需较长运动时间才能达同等效果,但只要每周维持约300分钟的中强度活动,就能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有家族病史或压力型高血压者,更是重要的预防策略。

张家铭强调:「女性的代谢策略是节能高效,男性是短爆耗能。这不是谁比较好,而是演化的不同角色。」他提醒,健康从不是公平竞赛,而是懂得用对方式,「运动,不在多,而在懂。当你学会聆听身体的节奏,心脏就会用健康回报你。」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春节医疗奖励诊所 初一至初三开诊加成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