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和出生于1949年1月7日,有两姊一妹。父亲陈水镜毕业于台大医学系,母亲陈蔡锦瑛出身台南长老教会家族。陈水镜为高雄市新兴教会与德生教会会友,1949年时在高雄大树乡行医,1952年时搬迁到高雄市区,并在彭清约医师带领下投入「基督教社会馆医疗服务中心」。

热门新闻:10仓鼠冲马桶恶女捉到了!「这原因」早已落网 还是男友报警逮人

陈凯和年幼时罹患小儿麻痺,造成不良于行,但小学时就会以「手摇车」上学,后克服困难考上高雄中学。因朋友介绍认识同年考上高雄女中的周春燕,双双毕业后决定不再升学,1967年步入礼堂结婚。

8月30日陈凯和在长老教会德生教会举办告别式,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凃建丰摄
8月30日陈凯和在长老教会德生教会举办告别式,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凃建丰摄

陈凯和很早就积极创业,寻求经济独立,先是创办货运行,无奈早年尚无高速公路,货车在省公路拚速营生,事故过多而难以为继。

1968年,陈凯和开办「凯燕集邮社」,成为高雄集邮人士的重要据点,喜欢邮票的中小学生日后的美好回忆。凯燕两字分别来自陈凯和与周春燕,象征夫妻同心创业。

「凯燕集邮社」在陈凯和极富创意的经营下,1978年后开创台湾空前绝后的「百货公司集邮专柜」,打入远东百货全台连锁与高雄大统百货。1985年后陈凯和陆续开办「凯燕周讯」、「搜藏家月刊」,出版《小凯凯的集邮世界》、《邮票的故事》、《萱园谭邮》、《邮人邮话》等畅销与获奖书籍,成为台湾规模最大的集邮媒体。这些纸本刊物在集邮人士眼中仍是逸品,至今还在拍卖网站上流通。

陈凯和热爱生活与创业。陈丰惠提供
陈凯和热爱生活与创业。陈丰惠提供

1990年代之后,网路兴起后,民众使用邮票的次数大幅减少,邮票难以增值,邮市溃散。

陈凯和为了父亲陈水镜安养晚年,在大树乡购置240坪的庭园建筑并命名「镜园」,陈水镜于1993年过世后,陈凯和也渐渐以「镜园」为生活中心,养鱼养狗,在自然环境中安度晚年。

陈凯和育有丰惠、丰伟、丰睿、丰敏三女一子。长女陈丰惠是李江却台语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经常担任影视戏剧台语指导,包括《女朋友。男朋友》、《KANO》、《孤味》、电视剧《紫色大稻埕》、《用九柑仔店》等。

陈凯和喜欢旅行,不受肢体限制。陈丰惠提供
陈凯和喜欢旅行,不受肢体限制。陈丰惠提供

长男陈丰伟是精神科医师、小说家、科普作家、绝望森林出版社总编辑,就读高雄医学院六年级时,就以《好男好女》入选1995年台湾年度小说选,同年还创办《南方电子报》,是台湾最早具有规模电子报。二十几年前陈丰伟就写遍各大平面媒体专栏,近年以《陈丰伟编译社》名义,致力大量撰写科普、心普文章,仍发送免费电子报。

陈丰伟说,父亲从不因小儿麻痺局限自己,成年后积极寻求合法改装机车、汽车,是早年少数开车上高速公路的小儿麻痺患者。1989年前后,父亲在高雄市「自强创业协会」担任过第三届理事长,积极参与全台串连残障人权运动,屡获媒体报导。甚至还曾计划与多位残障人士一起参选立法委员,争取身障者权益。

陈凯和在高雄市「自强创业协会」担任理事长。陈丰惠提供
陈凯和在高雄市「自强创业协会」担任理事长。陈丰惠提供

陈丰伟说,父亲曾举办儿童绘画比赛,叫他与姊姊当评审,全台湾有一百多位小朋友寄画作来,这在当时没有网路,只靠集邮社发行的刊物动员,就有此成果,实属不易,可惜的是,以当年台湾的市场规模,撑不起这样的营运成本。如果放在现在,全都可以网路来处理,出电子报、电子书、网购。

陈凯和的国中同学蔡文典在陈凯和的告别式上回忆,陈凯和虽然自己身体不方便,但仍是最温暖的人,阿凯常叫他去家里一起做功课,然后又留在家里吃饭。后来他才想起,原来稍早前阿凯看到他便当盒里饭菜简陋,就想让他吃点好的,才会用这种不露痕迹的方式照顾他,他非常还念阿凯。他透露,其实周春燕家里一开始并未接纳陈凯和,两人在一起并不容易,但也因为阿凯热心助人,所以有福报,子女都非常成材。

陈凯和年轻时骑机车载陈丰惠、陈丰伟出游。陈丰惠提供
陈凯和年轻时骑机车载陈丰惠、陈丰伟出游。陈丰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