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网路购物日益普及,于网路上交易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然根据内政部警政署165打诈仪表板统计,「网路购物诈骗」占22.4%居首。
刑事局提醒「网路购物诈骗」持续为高发案件类型,歹徒常透过社群平台、拍卖网站或不明购物网站刊登低价商品诱使下单,之后再以加收运费、补差额或系统错误为由要求多次付款,甚至收款后立即失联,让民众血本无归。

北部一位吴姓女子本月13日于社群平台Threads上看到有一名女网友PO贩卖二手苹果手机,内容提到:「17刚上市老北鼻就给我买,太爱了,自己用的16pro max,便宜卖,现在卖4500,还有9成新」,便私讯对方IG暱称「王妮妮」。
吴女经询问对方是否有苹果16手机,对方便提供「卖货便」网址 「https://7-11.eleven-dzb.top/ht/kefu」 后,吴女点击该卖货便联络客服,便跳出假的7-ELEVEN卖货便LINE。
对方称吴女无实名制,假客服要求被害人得填写基本资料,对方便提供专员LINE,而连络上该名线上客服专员,对方又称实名制系统维护更新,被害人再依照对方指示实名制注册需「帐户验证」为由,指示吴女将名下银行资金,分别汇入指定帐户,并声称验证完毕后即会返还,最终吴女共汇款逾10万余元后,却迟迟未见退款,才惊觉受骗。

刑事警察局指出,「网路购物诈骗」手法常与伪造客服网页或交易平台搭配,这些连结域名极度仿冒官方网站,一般人难以察觉异常。
此外,诈骗集团会透过话术使被害人误认帐户或金流必须验证,再以LINE语音或假客服指引,诱骗被害人分次转帐;另外,正常的金融身分验证多以简讯OTP(one time password)方式,且仅会以1元授权验证,若有要求汇出大笔金额进行所谓「帐户验证」、「开通金流」、「绑定帐号」及骗称请提供OTP密码等操作,均属常见诈骗话术。
刑事警察局呼吁,于网路贩卖商品时应慎防听从对方指示的私下交易行为,勿点选陌生人传送的连结,另若有「遇到先付款再出货或对方急促催促汇款」的特征就是诈骗,如交易过程感到可疑,应立即切断与对方之连线,并拨打165反诈骗咨询专线查证,以保护个人财务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