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如钧指出,在非核家园政策影响之下,台湾目前仅剩核三厂二号机仍维持运转,不过即将在 5月 17 日停机,台湾将自此完全丧失核能这项「平价、稳定、超低碳」的供电方式。

葛如钧坦言,随著AI、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用电激增,全球电力需求年增预估达 3 %至 30 %;反观我国却因机组除役,每年减少约 3 %供电,导致能源韧性出现高达12%的落差。此时若仍缺乏政策弹性,将严重冲击产业、民生与国安。

他也引述IEA(国际能源署) 2024 年报告指出,全球将积极推动核能发展;《卫报》亦揭示,越来越多国家选择核电作为低碳转型核心策略。包括美国、日本等已制定延役 20 年以上的标准,并积极布局小型模组化核电(SMR)。但我国《核管法》原定机组需于执照届满前 5 至 15 年提出延役申请,导致核三厂二号机即便安全无虞,也因时程限制无法续用。此次修法明确修正为「执照届满前提出即可」,让尚有运转价值的机组不被法规封死。

葛如钧说明,三读通过后,对于核三 1 号机(已停机)与核三 2 号机(即将停机),皆需行政机关评估有再运转的需求,并由台电向核安会申请换照,再通过主管机关(核安会)的把关后,才能继续运转,等于是不只过三关,还要关关过,以安全为第一考量。

关于延役期限,条文也比照美、日经验,明定不得超过 20 年,并保留可依实际情况核准 15 年或其他低于法规期限的弹性空间,强调修法并非强迫延役,而是为政府与国家保留选择权。

葛如钧特别感谢总统府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副召集人童子贤,曾于 3 月 19 日公听会表示:「提出『核绿不偏废』,一年可为台湾省下数个千亿。」同时中央研究院亦提供研究数据,证实现有核废料储存空间仍可支应未来四至五年。此外,美国在台协会(AIT)也多次公开表态,愿意协助台湾在 SMR 技术与核废处理领域提供支援,显示国际间早已理解核能之于台湾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葛如钧也感谢国民党团、民众党团的支持,并重申:「失去核电,台湾电力将变贵、变脏,失去的不只是民众的荷包和健康,还可能重演如德国所面临的经济衰退;而德国今日也重新走向核电。」

葛如钧呼吁,台湾的电力需求正快速攀升,不只产业界忧心,更是民众关切的重要议题,近七成民意支持保留核电选项,赖政府应回应民意,能源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不能再用意识形态绑住手脚,才不会让缺电拖垮台湾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