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表示,政党存在的目标之一当然是执政。要赢得执政,候选人当然重要。国民党这些年来也把所有的战略焦点放在「推出最强候选人」。这个思路本身没有错,但它并不是胜选的唯一条件。前三次总统大选,国民党均推出当时民意最高,最强的候选人,但国民党赢了吗?
张亚中直言,国民党现在才开始思考,即连续三次败选的共同现象,就是党主席与总统候选人各有权力。但是,他们想的解决方法是「人的统一」,于是现在许多高层寄望民望最高、非常优秀的卢秀燕市长,不只应该出来选总统,最好现在就先接党主席,以避免重蹈双头马车的覆辙。
张亚中说,党主席的角色,真的只是总统候选人的从属工具吗? 国民党是否能在2025年就锁定2028年的总统候选人?两年之间政局和社会氛围难道不会改变?这样的绑定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命题,国民党是否该彻底重建?更严重的是,这会不会直接限制未来总统候选人的选择范围,甚至让「公平初选」变得形同虚设?
张亚中认为,在面对选举时,重点在总统候选人与党主席「权力的统一」,而非「人的统一」。为了解决这个结构性困境,他在四年前与今年参选时就已宣示「如果我有幸担任党主席,将立即推动党章改革,建立制度化的事权统一机制。」
张亚中说明,第一,总统候选人必须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初选产生,不再是黑箱、不再是主席一人拍板,而是让党员与人民共同选出最强人选。第二,一旦总统候选人提名确定,党主席应立即将选战党权交由候选人,直到大选结束。这两项制度,既能确保国民党推出最强候选人,也能让他拥有完整党权,打造「指挥一元、行动一致」的胜选团队。这才是解决双头马车的根本,而不是提前把党主席当作总统选举的附庸。
张亚中表示,为彻底解决国民党长期的制度缺陷,他还主张建立党主席任期与宪政体制一致的制度。未来总统当选者自动接任党主席;若未当选,总统大选隔日即启动党主席改选机制。为了示范决心,他承诺若当选主席,任期只到民国117年5月19日,与总统选举周期完全衔接,也避免了败选需否辞职的争议。
张亚中指出,今年的党主席选举,国民党不是预选2028年总统候选人,而是决定政党能否重建灵魂的党主席。这场选举关乎的是党的理念、制度与历史格局的重建。如果党主席只是为了某个人的未来铺路,国民党也不会有未来;但如果党主席能先立起理念、制度和方向,2028年的候选人不论是谁,都能站在一个更强大的平台上。只有当政党本身重新被选民肯定,再加上一个受民意信任的总统候选人,国民党才有机会真正重返执政。
张亚中说,请每一位党员自问,这场党主席选举,我们是在提前预选一位「总统候选人或经纪人」,还是在选择一位能让国民党找回灵魂、理念、制度与方向的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