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中台湾区域治理平台线上会议的首长,包括台中市长卢秀燕、嘉义市长黄敏惠、云林县长张丽善、彰化县长王惠美、南投县长许淑华、苗栗县长钟东锦、新竹县副县长陈见贤、新竹市代理市长邱臣远等八县市首长。
热门新闻:迷昏女儿助男家教打手枪!离谱妈还抹精助孕 只因她相信这件事
卢秀燕表示,台湾目前正面临「双重灾难」,一为中南部连日豪雨酿灾,二则为美国突如其来的关税压力,重创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命脉。中部地区涵盖机械、自行车、手工具、精密工业等核心产业,受冲击尤为严重;中市府已编列2,500万预算,协助九大产业工会出国参展、争取非美地区订单。
南投县长许淑华直言,南投是农业大县,农产品出口美国比例高,包括茶叶、稻米、蜂蜜、兰花及香菇等。以稻米为例,台湾每年进口美国6万吨稻米,零关税配额,超过数量则须征每公斤45元关税。她呼吁中央务必维持现行制度,确保稻作产业稳定,维护粮食自主供应安全。
苗栗县长钟东锦表示,县府已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协助企业争取补助、融资及税务减免等;建构「就业转型与人才训练平台」,针对有裁员风险企业,提供劳工转职、职训及心理支持;强化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严密监测出口情形并预判风险。
彰化县长王惠美在视讯会议中表示,她在4月讨论加征关税议题时,就提出行政院要尽速公布受影响的产业税则编码,未来一旦台美关税谈判底定,税率确定后,也应尽速公布完整税则清单及对产业的冲击程度,以利产业界评估因应。
云林县长张丽善表示,台湾现行关税为20%,若与日本、韩国、欧盟相比,恐将丧失出口竞争力。云林是农业大县、水稻种植面积全国最多,若美国以零关税方式扩大进口稻米,将直接冲击本地农民;台湾稻米成本每公斤约50元,而进口稻米仅约30元,价格落差使本地稻米难以竞争。此外,云林也是养猪、养鸡大县,白肉鸡、牛肉等品项也可能因进口产品成本较低而遭受威胁,希望中央要审慎研拟因应方式,以保护国人健康。
各县市首长会后提出「中台湾区域治理平台因应美国关税 向中央政府建议之15项解方」:
一,「持续谈判争取更低税率」,支持中央政府持续与美方谈判,争取更优惠、更合理的税率(以低于15%为目标)。另外,攸关半导体、晶片等高科技产品的232条款亦应特别加强谈判,不宜高于现有之税率,以免丧失台湾优势。
二,「稳定汇率支持产业」,汇率亦是产业的重要成本,政府应采取措施稳定汇率,避免对产业造成雪上加霜之重创。
三,「支持编列特别预算」,特别预算对受创产业提供补助及辅导方案至关重要,相关法定程序应「从宽、从速、从简」推动。
四,「中央减列之地方补助款应尽速回补」,中央依法给予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补助款是日常施政所需,若再扣减将使地方财政更加严峻,以致连动影响对受创产业之协助,因此中央应尽速补足。
五,「加速普发1万元」,在水患及关税双重冲击下,普发新台币1万元现金是安定民心、支持全民共度难关的经济扶助重要措施,应加速发放。
六,「要求冻涨水电油等大众民生物价」,呼吁政府应控制水、电、油及基本民生用品的价格,避免增加企业与民众的负担。
七,「保障劳工权益」,由于关税冲击可能影响产业供应链,进而影响劳工就业,政府应特别关注劳工权益,提供稳定就业及基本生活保障。
八,「保护农业坚守防线」,粮食安全与国民健康是重中之重,中央政府在任何谈判中绝不能牺牲农业及国民健康,应坚守农产品防线,例如参照韩国划出农业红线。
九,「公开产业清单税码」,建议中央政府应尽快公布受关税影响的产业清单及其特定的税则编码,以便产业评估应对策略并有所依循。
十,「公开关税谈判内容及交换条件」,强烈要求政府应立即公布与美方的谈判内容、交换条件(如采购、投资、开放项目)及相应配套措施,让全民和产业了解,而非以「仍在谈判」为由拒绝公开,因为其他国家即使持续谈判亦皆有公开其谈判成果及交换条件。
十一,「协助产业分散海外市场」,建议透过海外侨商、台商系统,以及外国政府、经贸组织等管道,积极协助本国产业开拓非美国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十二,「补助产业国际参展」,台中市已动支第二预备金新台币2,500万元,支持九大受创制造业(包括机械、自行车、手工具、精密工业等)透过产业公会赴海外参展,争取订单。由于中央政府经费更充裕,建议中央政府可参考扩大此方案,补助产业及地方政府加强协助业者出国参展、考察,以达分散市场之目标。
十三,「强化产业人才培育」,人才是国家及产业发展之本,中央政府应提出强化人才培育之因应方案。
十四,「政府应持续滚动式产业调查及与地方政府沟通对话」,产业受创规模可能发生时间不一,故政府对受创产业应滚动且持续性调查,以采取不同阶段扶助方案。另外产业均在地方县市境内,因此地方政府对受创产业相对亦更加了解,故中央政府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对话,并采纳相关建议方案,以收应变之功效。
十五,「标示产地总量管制」,在「不伤害农业」的前提下,强制要求进口农产品标示产地,以及对部分农产品(如稻米)实施总量管制,以降低对国内农业的冲击。

延伸閱讀:20%关税冲击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