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屡中8日在脸书撰文,以「关税上路,晶片免税不是万灵丹,赴美投资背后的现实压力才是真议题」为题发文。他指出,川普政府对进口晶片祭出100%关税,同时开出「免税」条件给在美投资的企业,台湾看似躲过一劫,台积电台湾制晶片可获得关税豁免,短期看似利多。但这种豁免政策若未搭配完整配套,反而可能引爆「内部互打」与「产业空心化」的结构性危机。

翁屡中说,表面上看,台积电获得关税豁免,川普政府没有说清楚是否代表台湾制造的晶片可以免关税出口美国,以现实数据来说,根据AMD总裁苏姿丰的公开说法,台积电在台湾的制造成本比美国厂便宜5%-20%,加上运输费与时程延迟,或许仍具有价格竞争力。但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很务实的了解,川普要的不会是外国生产的晶片无关税进美国,而是「晶片产制地在美国」。如果现在是过渡时期,未来川普或其继任者进一步要求「仅限美国制造的晶片才能免税或获政府采购」,那么即使是台积电在台湾生产的晶片,恐怕也将被排挤在美国市场之外,必须转向其他市场。

他进一步指出,川普的政策也直接压缩台湾厂高附加价值的客户来源,如 Apple、NVIDIA、AMD 等美商大户。这些客户被迫转向美国本地生产,现有的台湾厂将面临高阶产能利用率下滑,研发资源外流,以及人才流失的多重打击。

翁屡中直言,更棘手的是即使是过渡期也不是完全没问题,台积电美国厂的竞争困境在于,当自家海外产品比本地生产还便宜,形成价格内斗,姑且不论是否会伤害现有订单,也影响台积电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若政府未及时补贴或采购保证,台湾部分的生产和整体投资回报也将受到冲击。

台积电。资料照片
台积电。资料照片

翁屡中提及,当然,川普的晶片关税豁免对美国本地晶片业者(如Intel、Micron、GlobalFoundries)也是压力来源——台湾制晶片价格压力可能短期有市场优势,逼迫这些业者进一步透过美国的政治游说,呼吁政府加重干预,或进一步锁死外部产品进口,最终让整个供应链进一步被美国「本地化」压力吞噬。

翁屡中也呼吁,台湾必须警惕:台积电就算真能得到台湾生产晶片的出口豁免,也必须了解,现阶段的政策更像是川普设下的短期诱饵,看似让利,实则拉高「在美投资」门槛与依赖。赴美设厂本来就是不得不的战略选项,但它并不等于万灵丹。豁免不代表长期保障,只是川普阶段性让台湾供应链「习惯美国」,未来条件只会更严。

他坦言,万一哪天美方说「免税只能给美制晶片」怎么办?台湾该靠什么留下客户、人才与附加价值?未来不是谁在美国设厂谁就安全,而是谁能在全球建立多元市场、谁能在技术与设计端主导,才有话语权。

最后,他还强调:「护国神山不是不能保护台湾,而是没有保证会永远留在台湾。」如果美国市场受限、资源外流,甚至台湾的人才无法在本地取得工作,而美国又要求台湾企业在美国必须以雇用美国员工为优先,台湾整体产业虚化,未来的方向何在?这些问题随著川普关税新制上路,正式提上台面!台湾,还有多少时间继续虚耗?

延伸閱讀:半导体关税100趴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关税颠覆全球科技供应链 台新银总座观察客户赴美设厂需求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