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在9日时以五大理由对柯文哲、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应晓薇的交保裁定提出抗告,其中一项理由,是指柯与本案证人民众党团主任陈智菡、议员陈宥丞有接触,违反法院具保命遵守之「不得与证人有任何接触之行为」之事由。

虽北检抗告理由中提到的陈智菡、陈宥丞是「侦查起诉书中证据清单证人」,而不是台北地方法院合议庭审理将传唤的证人。陈智菡也声称,自己未被列在证人清单上,一切由律师团依法处理。不过,检方恐认为「证人」不只限于开庭阶段传唤名单,而是只要可能影响案情,就不应与被告接触。这种法律灰色地带,恐怕最后要交由合议庭裁量。

同样涉及该案的民众党立委黄珊珊特别发文强调,因为她还要出庭作证,短期内还不能与柯文哲接触。对照黄珊珊的自律暂避,让人不得不问:是其他幕僚们的法律意识不足,还是过于心急想要见到阿北?

再者,北检抗告书提及,柯文哲在羁押期间授权他人操作脸书帐号,持续对案件进行「片面解读、恶意扭曲、断章取义」,甚至影射「隔空串证」。可见当幕僚与被告的关系过于紧密,没有保持应有的距离,实质上就是给检方送上把柄。

也许,柯文哲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激情的向小草喊话,或砲轰赖政府司法迫害,而是冷静思考,「哪些人可以见?哪些话不能说?」否则,再多的「阿北回来了」也可能被司法程序一步步瓦解。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柯文哲交保有变数? 北检抗告「今天确定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