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完成登记 「保守派」对决「改革派」

朱立伦宣布交棒、卢秀燕宣布不参选,国民党主席选举还从原定9月1日领表延后两周,直到9月19日登记截止,最终有6人角逐参选,依号次抽签顺序,分别是1号的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2号的前国大代表蔡志弘、3号的立委罗智强、4号的台北市前市长郝龙斌、5号的前立委郑丽文和6号的彰化县前县长卓伯源。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可以参与投票的国民党员有33万余人,相较4年前党主席选举时有效党员数37万711人,大减3万9301人,减幅达10.6%,也是自2001年国民党主席改党员直选以来,11次主席选举(含4次补选)中新低。

虽然朱立伦自2021年10月5日回任主席后,就透过中常会通过「国民党党员回娘家特别办法」,启动「同舟计划」,朱宣称要让近6万名新党员与原党员回锅国民党。但根据国民党近日公布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有效党员数33万1410人,比4年前党主席选举时有效党员数少了将近4万人,对此,党中央解释,是因2023年「进行党籍总检」,导致有效党员人数至今年「略有减少」。

朱立伦担任主席4年,党员数反而大减3万9301人。李俊毅摄
朱立伦担任主席4年,党员数反而大减3万9301人。李俊毅摄

郑丽文、郝龙斌民调互有领先

根据国民党先前曝光的党员内参民调显示,若明天投票,加权后郑丽文获支持度最高,为22.2%,郝龙斌居次为20.5%,罗智强18.7%排第三,张亚中5.3%为第四。不过艾普罗最新调查却指出,在多数未加入政党的民众中,郝龙斌支持度大幅领先,引发关注。

前立委邱毅分析,这次选举与上次党主席选举不同,这次已形成保守派与改革派角力,保守派由现任党主席朱立伦、赵少康、郝龙斌为核心,郝代表出战;改革派则以郑丽文声势最盛,罗智强实力不容小觑,张亚中虽处境艰难,却因赵少康的攻击反获突破空间。

邱毅估计,这次自主性党员比例至少过半,地方派系与军系影响力下降,赵少康与郝龙斌若以为掌握这些就能稳操胜券,恐怕过于乐观。

郝龙斌角逐国民党主席选举,喊出上任百日内将推动「成立选战大数据战情室、完成民间各县市连合作战分工表与启动青年战将百人梯队」。资料照
郝龙斌角逐国民党主席选举,喊出上任百日内将推动「成立选战大数据战情室、完成民间各县市连合作战分工表与启动青年战将百人梯队」。资料照

政治系教授人认为「这2人」声量较高

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苏子乔分析,目前台面上国民党主席改选人选虽然不少,但真正能扛起国民党未来大选、带领党走向执政的强棒,恐怕还没出现,整体来看,「这些人都不足以成为党的核心领导者」。

苏子乔认为,以罗智强、郑丽文来说,因为当过立委声量与知名度确实较高,两人属中生代代表,相对被外界看见。若进一步比较资历,郑丽文立委任期较长,可能稍占优势。不过,即便如此,两人仍难称众望所归,在组织动员与国政高度上,都还显不足。

苏子乔还说,其他人选方面,卓伯源虽有地方首长资历,过去也曾具声望,但因涉及司法案件而受挫;张亚中则代表深蓝路线,虽积极正直,但其政治光谱,恐与目前主流民意有落差,难以带领国民党走向更宽广的支持面。

郑丽文主张「九二共识」对维持两岸沟通至关重要,但必须提出新路线。资料照
郑丽文主张「九二共识」对维持两岸沟通至关重要,但必须提出新路线。资料照

6人登记角逐 范世平:对她难下定论

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表示,张亚中是孙文学校的,他在台湾的政治光谱上属于「统派」,这样的立场可能连国民党内有些人都不太能接受,因为这可能对国民党的形象来讲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即使张亚中参选,可是他认为国民党应该是不会支持他的。

范世平说,至于郑丽文她过去给人的印象是「战狼派」,就是比较在立法院的时候,以质询很凶猛为形象,到这个到底是不是国民党目前所需要的?她这种形象是不是能够获得多数党员支持?还难下定论。

孙文学校校长张亚中。资料照片
孙文学校校长张亚中。资料照片

刘嘉薇:不论谁接主席 都有3大挑战

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刘嘉薇认为,目前参选的人,在国民党都有一定资历,党主席的任务在负责党务,赢回2028都会是他们的目标。但不论谁担任党主席,他们的挑战都会是「维持党务的经费募款」,更要将反罢成功的气势延续到2026县市长大选和2028总统大选。

罗智强登记参选国民党主席。彭欣伟摄
罗智强登记参选国民党主席。彭欣伟摄

6战将角逐 学者:还没有一个人能让人信服

苏子乔强调,党主席其实是一个极佳的磨练舞台,能展现组织领导与国政思维,国民党要在2026、2028选战中扳回一城,必须找到能够真正整合党内、连结社会,并展现国政高度的领导者。就目前台面上这些人选来看,「还没有一个人能让人信服」。

前彰化县长卓伯源。资料照,卓伯源脸书
前彰化县长卓伯源。资料照,卓伯源脸书

基层组织决胜 话题声量不等于选票

就目前局势来看,国民党在罢免战虽然交出漂亮成绩单,但党主席选举与罢免战有本质上不同,党主席之争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在卢秀燕表态不选后,综观台面上人选,虽各有各的优势,但仍缺乏一位真正具备全国号召力的重量级领袖,更形成「保守派」对「改革派」的路线对决。

其中郝龙斌握有党务人脉与稳健形象,但被视为传统延续;郑丽文、罗智强具声量与议题火力,然在组织动员、国政高度与资源整合上仍相对弱势,张亚中虽以论述见长,但能否解决党务经费、蓝白合问题,也是被质疑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这一次党主席选举不是在考验候选人的个人能力或资历,而是在考验大家的情绪价值,喜不喜欢个别候选人的战力与为党员所带来的爽度。因此,谁能解决棘手的党务经费问题,并提出因应2026地方选举与2028总统大选的胜选方程式,就更有可能获得党员青睐;另外,在美中关系与川普变数下,能否拿出清晰的两岸与对外路线;且与民众党的竞合策略,是否可被地方系统与中间选民接受,若无法在路线与人选布局同时破题,无论谁当选,国民党都恐难把短期胜利转化为长期执政实力。

国民党新任党主席最重要是带领国民党夺回失去12年的执政权。李俊毅摄
国民党新任党主席最重要是带领国民党夺回失去12年的执政权。李俊毅摄

火線話題 | 国民党主席之争

這篇報導屬於「 国民党主席之争 」主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苹民调|如果明天投票,你选谁当国民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