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思敏指出,最近几年老屋交易愈来愈热络,推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价格问题,与预售屋、新成屋相比,老屋房价普遍较低,更容易入手,而且新建案因建商有成本考量,让价空间比较有限,相对之下,老屋的屋主在议价上通常更具弹性,对买方更有吸引力。其次,地段价值也是老屋的一大亮点,大多数都市区的老屋都坐落在地段精华的市中心,交通便利、生活机能完善,反观新推案则多位处蛋白区甚至蛋壳区,周边配套仍处于发展阶段,对自住型的买方而言,这些精华区的老屋往往更能满足他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再者,最近几年在政府积极推动都更与危老改建政策下,不少老旧建物经重建后都迎来身价翻涨,这也吸引了许多投资型买方进场,进而带动老屋交易的升温。

进一步观察六都屋龄40年以上中古屋的交易占比,以台北市最多、高达55.7%,其后分别是新北市30.8%、台南市30.3%、台中市28.6%、高雄市23.2%以及桃园市19.8%。对此,庄思敏表示,台北市土地开发已趋于饱和,区内可供大面积开发的素地资源相当有限,市场供给以中古屋为主,再加上新建案开价动辄上百万,而中古屋仍普遍落在7-8字头上下,在比价效应下,选择中古屋的购屋民众自然更多。至于,屋龄40年以上中古屋交易占比最低的桃园市,主要是因为与双北精华区相比,桃园购屋门槛相对较低,且区内又有较多的新兴重划区,新建案供给充足,购屋民众的选择性多,因此拉低了中古屋的交易占比。

不过,庄思敏也提醒,虽然这些屋龄较高的中古屋CP值很不错,但购买时仍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第一,居住安全不容忽视,屋龄较高的老屋常见管线老化、漏水、耐震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购屋民众入手前最好要请专业检测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第二,银行在评估老屋时,通常会因为屋况而将鉴价打折,且贷款成数可能不高,贷款年限也会比较短,若再加上后续的装修费用,购屋往往需要准备较多的现金。第三,虽然近年政府积极推动危老与都更政策,但并非所有老屋都能顺利改建,过程中也可能因住户意见分歧而延宕,因此,购屋民众如果将老屋视为投资标的,建议可以多向在地房仲咨询,掌握实际的都更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