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台湾车辆产业竞争力,建立关键自主整合技术,在经济部技术司科技专案支持下成立台湾车辆移动研发联盟(TARC),联盟集合法人研究机构包括车辆研究测试中心、工研院(机械所、材化所、资通所)、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资策会智慧系统研究所,以及鸿华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创车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各自发挥所长,秉持著技术创新、产业需求至上的精神,一步一步的推动各项技术商品化应用,协助产业争取市场商机与车辆产业发展。

经济部产业技术司表示,近年AI技术进展神速,运用在自动驾驶车辆,将带领新一波智慧车电产业发展。这次展会亮点包括:

车辆中心(ARTC)携手台湾智慧驾驶产业链能量的「Level 3 AI自驾与资安整合系统」,整合3大AI智慧系统(AI智慧驾驶、AI智慧座舱与AI智慧资安),已运用此技术实现全球第一辆符合国际标准的Level 3自驾电动巴士,也让逐渐普及的智慧驾驶技术迈向更高等级。

面对电动巴士推动过程中场站用电与空间资源紧张等挑战,工研院首创的「智慧充电管理调度系统」结合AI智慧调控与弹性排程技术,已成功协助中兴巴士电巴场站精准调配充电时机、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并能支援多种介面,促进电动车队调度弹性,协助业者有效提升营运效能。以上两项技术均获得2025年的爱迪生奖(Edison Awards),代表台湾车电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也备受肯定。

台湾车辆移动研发联盟(TARC)主委王正健表示,AI技术已正式从研究走向实用阶段,并实际部署于车辆道路驾驶中,充分体现AI落地的重要突破。王正健指出,AI应用横跨感知、决策与控制领域,从早期的影像辨识发展到现在的智慧决策,例如判断是否紧急煞车,已不仅仅依靠物体出现与否,而是需综合判断物体距离与危险程度。同时,AI也运用于电池管理与马达控制系统,几乎涵盖整车核心运作架构。

王正健说明,目前AI应用不局限于特定路段,而是根据实际车况与环境动态调整,例如在高速公路上重视超车判断、市区则需处理大量摩托车与突发状况,所有数据均回传云端持续学习,形塑出「老司机」般的驾驶逻辑。

王正健补充,新一代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不仅警告潜在风险,更可主动煞车与转向,需结合智慧座舱与底盘控制系统,形成完整智慧驾驶体系。王正健指出,过往程式设计方式无法辨识倒车反光,现今已改为障碍物辨识逻辑,大幅提升系统弹性与安全性。

车辆中心的「Level 3 AI自驾与资安整合系统」。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的「Level 3 AI自驾与资安整合系统」。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的「Level 3 AI自驾与资安整合系统」,整合了义隆集团、欧特明电子、为升科、华硕、友通资讯、智易科技、奇美车电及旭春等台湾智慧驾驶产业链的能量,透过影像辨识与雷达感知技术,实现自主巡航、变换车道与避开障碍物等功能,符合联合国UN R157自动驾驶标准,可有效降低90%交通事故风险。

此外,AI智慧座舱可透过脸部与身体姿态即时监测驾驶状况,当判定驾驶无法操控车辆时,系统将自动停靠并通知后台,以确保行车安全。同时具备车联网资安防护与OTA远端软体更新能力,确保系统稳定。透过打造国内自驾Level 3供应链,未来将进攻国际智慧载具市场。

工研院首创「智慧充电管理调度系统」。TARC提供
工研院首创「智慧充电管理调度系统」。TARC提供

工研院展出的「智慧充电管理调度系统」颠覆了传统充电方式,是全球第一例以车队充电调度,切入智慧城市能源管理的创新应用,透过智慧调控、精准节能与安全防护,不仅大幅降低场站的用电契约容量、节省约三成人力与营运成本,还能延长电池寿命、提升充电效率与安全性。此系统会根据每辆车的电量、路线与班表,自动排定最佳充电时机,并提供AI远端监控,防止过热或短路等风险,已成功应用于中兴巴士的大型电动车充电场站,全面提升电动车队营运效能。

中华汽车展出了从底盘、动力系统到电池芯皆由台湾厂商设计制造,零组件在地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的台湾首款量产 3.5 吨智慧电动商用车-ET35。TARC提供
中华汽车展出了从底盘、动力系统到电池芯皆由台湾厂商设计制造,零组件在地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的台湾首款量产 3.5 吨智慧电动商用车-ET35。TARC提供

此外,中华汽车在现场也展出了从底盘、动力系统到电池芯皆由台湾厂商设计制造,零组件在地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的台湾首款量产 3.5 吨智慧电动商用车-ET35。其关键的技术和零组件系由车辆中心、工研院及车电供应链携手共同开发,搭载国产 ADAS Level 2 主动安全系统、车联网与云端数据平台,助攻企业低碳转型,提供智慧物流整合解决方案,预计2025年第三季量产上市。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盐收购台绿遭批压低资产 台盐:收购价依公正第三方专业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