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2023年启动的「永续海洋循环资源」专案,鸿海今年将永续行动拓展至陆地生态系,启动以「自然土壤碳汇」、「生物多样性保育」、「永续教育基地」为三大主轴的「永续生态里山学堂」。该计划透过自然为本解方,导入生物炭与生质堆肥等技术,开发在地适用的碳汇改良剂,推动农业与环境共生的负碳实践。
除技术研发外,鸿海也将在桃园龙潭地区展开长期的生态调查、物种复育与入侵种清除行动,并规划生物多样性步道与环境教育基地,促进在地居民及年轻世代对生态保育与永续议题的认识与参与。
鸿海科技集团环保长洪荣聪指出:「身为全球电子制造业的领航者,鸿海从供应链管理到土地资源善用,积极助力自然碳汇研究与环境教育推动。我们推动的是从科技制造优化转向负碳创新的重要转型,实践『自己的碳,自己种』理念。同时透过『里山学堂』环境教育基地,将鸿海的ESG价值根植于员工、眷属与社区之中,深化对永续的认同与实践。」
洪荣聪强调,鸿海未来将持续整合跨领域资源与专业,共同打造可长可久的生态守护机制,为台湾迈向净零与生态永续的社会贡献力量。
国立台湾大学环境工程学研究所名誉教授、计划总主持人蒋本基表示:「永续不能只是口号,需以科学佐证与在地实践并进。结合台大师资,我们不仅开发自然友善的新技术,更著重教育推广,让研究成果走入社区与学校。」
蒋本基强调,「里山学堂」将建构具教育性与体验性的生物多样性步道,整合碳汇研究与生态资料,让环境教育融入生活,并成为全民参与的平台。
台大农业化学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许正一表示,本计划将推进以生物炭与堆肥为基础的自然碳汇研究,发展具实效的土壤碳汇技术,并导入即时监测机制,验证其成效,为农业与环境共赢铺路。
台大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教授李培芬指出,生物多样性的复育亦为核心之一,计划将针对濒危物种复育、入侵种移除与生态指标分析进行长期资料建置,打造让大众认识自然、理解栖地价值的开放式教室。
鸿海科技集团预计三年内完成自然碳汇技术实证、生物多样性资料库建置、「里山学堂」课程设计与永续教育活动推广,建立国内自然碳汇与生态教育的新标竿。透过与台湾大学的跨域合作,「永续生态里山学堂」不仅是企业实践ESG的创新平台,也是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好愿景的具体行动。
鸿海强调,企业的影响力不应只止于经济贡献,更应成为推动社会与环境进步的核心力量。未来,鸿海将持续以「永续经营 = EPS + ESG」为策略核心,深化从森林到海洋的守护行动,携手更多伙伴共创净零与生态永续的新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