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会在AI十大建设方案中,将AI机器人与数位双生、低轨卫星并列三大关键技术。主委刘镜清指出,原先以「机器体」为名,涵盖机器狗、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多元型态,强调包容性与应用广度,但考量社会理解与政策沟通,最终统一改用「机器人」一词。另方面,原先「自主化机器人」一词代表AI四等级中最高层次,强调具备感知、判断与决策能力,政府也将朝此方向打造真正具智慧的自主系统。

刘镜清表示,政府政策聚焦两大主轴,一是推动关键零组件国产化,强化自主制造与供应链韧性;二是培育具国际级独角兽潜力的服务型机器人。因应AI机器人研发需整合机械、电子与感测等跨领域技术,投入资本额高,政府创投基金也调整策略,将单笔投资上限由过去数百万元提高至1亿元,以扶植具潜力的新创与应用团队。

在空间与产业落地方面,政府已规划于台南沙仑与六甲设立AI机器人研发中心与创新应用基地,打造实地测试场域,推动产业化进程。刘镜清强调,AI机器人不再只是硬体设备,而是结合感知、决策与行动的复合自主系统,有望成为台湾下一阶段AI转型的亮点。

 

翻摄自行政院YT直播
翻摄自行政院YT直播

产业界也启动整合布局。台湾AI机器人产业大联盟于22日举行成立大会,由台湾智慧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会、台湾云端物联网产业协会、台北市电脑公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公会、台湾机械公会与台湾工具机暨零组件六大公协会共同发起。成员涵盖和大(1536)、上银(2049)、所罗门(2359)、新汉(8234)、东台(4526)、台中精机、广达(2382)集团旗下广明(6188)转投资子公司达明机器人(4585)等业者。

此外,包括工研院、金属中心、资策会等法人研究机构也共同参与,目标串联软体、硬体、系统整合与应用端,打造完整的国产AI机器人生态系,推动技术国际接轨与品牌输出,凝聚产业共识,扩大台湾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展望2030年,产业大联盟提出四大发展目标,系统性推进台湾AI机器人产业升级与国际化:

一、推动机器人平台规格化,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平台,涵盖自主移动载具、足型、人型、特殊应用型等「四型五款」平台。

二、推动四大核心系国产化:决策系统、驱控系统、感测系统、动力系统。

三、落实八大领域应用导入:医疗、物流、农业、制造、照护、餐饮、救灾、巡检等。

四、2030年整体产值突破1兆元,推动AI机器人产业国际化、扩大内需与出口,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翻摄自行政院YT直播
翻摄自行政院YT直播

根据拓朴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如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与欧盟皆已推动机器人发展计划,依平台区分为轮履型、手臂型、立足型、飞翼型,应用涵盖工业物流、商业服务、医疗辅助、安全防护与居家消费等领域。台湾在电子零组件供应链完整、资通讯与半导体实力雄厚,加上中小企业灵活反应快,具备切入国际供应链的条件,有望与美日深化合作、强化晶片与整机方案。然而,内需市场规模有限、缺乏全球品牌影响力,以及人才外流、研发资源集中等,都是台湾面对的挑战。

为支援产业升级,国科会也于5月15日宣布启动「AI智慧机器人产业推动方案」,聚焦三大目标:一、推动系统开发与创新育成,扩大国内市场;二、在5年内将智慧机器人产值从40亿元成长至500亿元;三、导入人力密集产业如照护、物流、餐饮等,解决劳动力缺口,扩大应用场景。

随著政府资源、政策、基地与资金配套到位,台湾AI机器人产业正进入整合与加速阶段。从国家政策战略、法人研发能量,到产业组织联盟的串联架构,将为台湾培育具国际竞争力的AI机器人独角兽奠定关键基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Q2亏损29亿美元又裁员!分析师却称:难道陈立武是英特尔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