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光署统计,2024年全台旅宿业住客人次为7,879.6万人,较2023年的7,983.3万人及疫情前2019年的7,987.4万人均略减;前瞻观光政策研究室资料也显示,2024年国人国内旅游支出为新台币4,646亿元,较2023年减少308亿元。市场反映,老街、夜市等景点普遍同质化、缺乏特色,甚至早在疫情前,立法院交通委员会便关注2015至2018年间台湾新增80个彩绘村、13座天空步道,但重复性高、缺乏永续规划。近期更有立委批评国旅缺乏特色、品质待提升、数位应用不足及交通整合不佳。

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永续确信及碳资产管理服务负责人林孟贤表示,生态旅游在经济上能为偏远地区带来观光收入与就业机会,促进产业活络;在环境上,旅游收入若能回馈于自然保育,可提升保育区自给能力;社会层面则能促进文化保存与社区认同,透过社区导览、手工艺产业等模式,让居民成为旅游价值链核心。

林孟贤指出,生态旅游的多样性策略可解决国旅同质化困境。台湾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景点分散、规模小且资源不易整合。去年底成立的「台湾生态旅游与地方创生联盟」便整合65个社区,共同规划精选游程,借由统一平台向游客提供资讯,让旅客体验有机农作、在地文史及民俗活动,兼顾行销效益与多元内容。

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永续确信及碳资产管理服务负责人林孟贤。安永提供
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永续确信及碳资产管理服务负责人林孟贤。安永提供

循环性策略则著重于提升社区韧性。国际上如哥伦比亚 Mesetas 社区,曾是内战后冲突热区,在 NGO 协助下转型发展观鸟与再造林导览,观光收入反哺自然保护与基础建设,形成「保育即重建」的正向循环。台湾亦有垦丁社顶部落案例,居民曾与公部门冲突,后在屏科大团队辅导下找到发展方向,最终获「国家环境教育奖」,成为国内生态旅游的成功示范。

林孟贤强调,若将生态旅游制度化并纳入国家旅游政策与在地社群能力建设,不仅可增加国旅多样性选择,也能协助业者降低碳排,从「消耗型经济」转向「再生型经济」。生态旅游的小规模、多重效益特性,对环境保育、减贫、性别平等、社区赋权与气候行动等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具连动效果,对于自然资源丰富但治理能量不足的地区,更是具地方弹性的务实选项。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宝成上半年营收1298亿元年增0.9% 制鞋业务前7月营收连17个月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