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独立报》报导,阿姆斯特丹大学音乐认知学者霍宁(Henkjan Honing)研究团队观察了黑猩猩371次敲击行为,发现牠们在敲打树干时展现出明显的节奏模式。

本次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期刊,研究共同作者、圣安德鲁斯大学灵长类学者霍贝特(Cat Hobaiter)解释道,「我们人类能够创造节奏,并在社交环境中运用它,这项能力似乎早在人类成为人类之前就已出现,」。

本次研究建立在过去的发现之上,个别黑猩猩拥有独特的敲击风格,进一步证实牠们的敲击行为具有节奏性。

在穿越丛林时,黑猩猩常会抓住热带雨林树木高耸的板根,有时会连续敲打多次,产生低频声响,可传播至1公里外的森林。

科学家认为,这种敲击行为是一种长距离沟通方式,可能是用来告知其他黑猩猩自己正在前往某个方向,或在哪里等待。

霍贝特说,「这是一种社交上的报平安方式」,每只黑猩猩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节奏签名」,能够被辨认出是哪只黑猩猩发出声响的敲击节奏。

新研究显示,不同非洲地区的黑猩猩,敲击节奏也有明显差异。西部黑猩猩偏好节奏均匀的拍子,而东部黑猩猩则会交错使用短拍与长拍。

研究共同作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认知科学研究所的灵长类学家克罗克福德(Catherine Crockford)指出,黑猩猩对于要敲哪种树根很有选择性。特定形状与木材种类能在茂密丛林中传递得更远,「这种敲击,很可能是牠们极为重要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