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乃嫣今年31岁,毕业于辅大义文系,2015年开始到义大利从事专职口译。她接受中央社专访表示,她目前在义大利市场上,还没遇过其他专职口译的台湾人,可见这份工作的独特性。


●最大挑战是题材跨领域 医学美食无所不包


萧乃嫣从小对外语展现高度兴趣与天份,她认为学习语言最重要是「沉浸式环境」。她大学到罗马交换学习8个月,惊觉口语进步比在台湾学习3年还多,而游历欧洲期间,见识许多国际会议需要大量口译员,也让她对这份工作心生憧憬,因此在辅大毕业后到义大利进修并担任口译。


「当口译最大挑战是每次工作主题都不一样,可能今天接一个牙医研讨会,两天之后是美食秀,接著是商业会议或政府访团,所跨行业非常广。」萧乃嫣认为,切换多声道不是最难的,搞懂各领域行话语专有名词,才是「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的专业态度。


萧乃嫣说,口译工作有很多事前准备作业,要了解各行各业概况,或两家谈判企业的背景,如果是美食秀,要理解各种食材特色,研究主厨想表达每道菜的精神,「我不会说这是困难,但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成为我持续进步的动力。」

 

萧乃嫣(左)5月时担任台湾观光署长周永晖(右)在罗马主持活动时的翻译。(萧乃嫣提供)中央社记
萧乃嫣(左)5月时担任台湾观光署长周永晖(右)在罗马主持活动时的翻译。(萧乃嫣提供)中央社记

●机器难懂人类说话梗 AI难完全取代口译


随著人工智慧AI愈来愈进步,有些人认为「翻译」会是率先被淘汰的行业。不过萧乃嫣并不悲观,她认为AI口译多半是「直接转换」,仍难精准诠释文化语境,尤其中文并非文法结构很制式的语言,同一句话用在不同脉络或场合,都可能有不同意义。


「例如获得称赞时,中文常会谦虚回答没有啦,如果机器照翻成一个否定句,语意就会差距很大。」萧乃嫣说,到底翻译时要选用哪个字,专业口译现场判断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时足以左右一个重要谈判成事或破局。


她解释,口译要忠实转达双方说的话,但像外交场合比较棘手,往往要靠人为判断,必须衡量双方对话的语气,或我方谈判希望达成的目标,「万一对话擦枪走火出现攻击性词汇,要翻译到哪个程度就要小心拿捏,如果因为口译不精准造成误会或激怒对方,谈判可能因此破裂。」


萧乃嫣表示,就算专业口译要研判现场气氛,也需一定训练跟日积月累功力,AI现阶段还不易执行这种细节,且万一AI犯错,也需要懂得相关语言的人来协助修正。


●口译走过黄金十年 疫情后现砍价乱象


中义口译市场分淡旺季,除了暑期或农历过年活动较少,萧乃嫣目前工作量少则一个月3场,多则达5到10场。不过她感慨自己走过口译「黄金十年」,在Covid-19疫情过后,许多商家开始以预算导向压低成本,或宁可找非专业口译,不在乎品质。


在义大利企业方面,求职还很流行「亲友制」,萧乃嫣表示,例如某公司需要口译,常会从家族亲友里面找一个会讲英文的,但其实不是会讲一种语言,就等于会做口译,口译过程有很多「眉角」,是没学过相关技巧的人难以驾驭的。


此外萧乃嫣观察到,在疫情之后,很多企业或官方单位,在权衡品质与预算时,也会优先考量省钱,仅选择报价较低的译者,不考虑背景资历。


「翻译是很分众的市场,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我常会接到需要帮人擦屁股的案子,因为效果不如预期,或讯息未被正确传达,最后还是需专业口译协助。」萧乃嫣表示,近年她很常接到这种帮忙善后的工作,对方可能反而要花两次口译费用,因此她很希望口译工作的专业性,能被更多人正确认识与理解。(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快检查!这种即食义大利面检出李斯特菌 恐与致命疫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