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从政路
高市早苗现年63岁,从政逾30年。1993年以无党籍身分首次当选众议员,之后9度连任,政治历练丰富。1996年加入自民党后,历任冲绳及北方对策担当大臣、经济产业副大臣、通商产业政务次官、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及总务大臣等要职。
她出身电视节目评论界,擅长政策论辩,被视为保守阵营的论战型政治人物。
高市的政治生涯深受前首相安倍晋三提拔与影响。2006年安倍首次执政时,她首次入阁,担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负责冲绳北方对策、食品安全与少子化等议题。
2014年,安倍再度执政时任命她为日本首位女性总务大臣(相当于内政部长),任期累计近1500天,为历代最长之一,确立其党内地位。
她与安倍派「清和政策研究会」关系密切,为党内保守派代表人物之一。她主张修改宪法第9条、提升自卫队角色、扩大科技与产业振兴政策,理念上延续安倍晋三「积极和平主义」与「自由开放印太」战略,被外界视为「安倍路线继承者」。
●「高市经济学」承袭安倍理念 主张减税与积极财政
在经济政策上,高市主张延续「安倍经济学」三支箭:货币宽松、财政刺激与结构改革,并提出以自身名字命名的「高市经济学(Sanaenomics)」。
她认为日本潜在成长率长期停滞,应采取扩张性政策振兴产业。其经济蓝图主张政府主动投资科技与能源转型领域,带动就业与创新。
高市强调「减税与扩大公共支出」并行,以刺激内需与企业投资,同时反对日本央行过早升息,认为金融紧缩将削弱复苏动能。
高市在选举政见中提出削减燃油税、检讨临时税率、设置福利税收抵免、强化外资投资审查、制定反间谍法等。她主张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时代,日本必须以产业政策带动科技自主,减少对中国关键原料与半导体制程的依赖。
●外交方针:深化日美同盟 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
在外交与安全政策上,高市将日美同盟视为日本外交与安全的基石。她在选前接受美国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提问时指出,「日美同盟是印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根基」。
她强调,在中国、北韩与俄罗斯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势下,日美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提升吓阻力与反应力。
经济面上,她主张推进日美投资与贸易协议,落实7月达成的关税协定,确保日美在经济安全上的实质合作。她并指出,日本将继续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FOIP)构想,巩固与美国、印度、澳洲及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建立更坚固的区域安全网络。
●国防战略:提升自卫队功能 建构「国防军」
在安全保障领域,高市主张扩大防卫能力,推动自卫队「国防军化」,强化远距打击与网路战力。
她支持将防卫预算逐步提升至国内生产毛额(GDP)2%,并发展飞弹防御系统、人工智慧(AI)武器、太空与电磁波作战技术,以应对复杂的新型安全威胁。
她表示,日本需在「自由民主伙伴国」的联合架构中提升吓阻能力,并透过多边合作强化集体防卫网络。

●对中与对台政策:强调台海和平 主张「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高市对中国立场强硬,长期关注台海局势。她在哈德逊研究所的书面回答中明确指出,「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是日本关切的议题」,并强调「绝不能以武力或胁迫方式片面改变现状」,呼吁透过和平对话解决问题。
她形容台湾是日本「极为重要的友人与伙伴」,双方共享自由、民主与法治等价值观。她重申「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指出与那国岛距离台湾仅110公里,若台海爆发冲突,日本势必受到直接影响。
高市强调,虽然日本与台湾无正式邦交,但在经济、科技与人道领域的实务合作「应该更加深化」。她也呼吁,为防止台湾「变成第二个香港」,日本与台湾及欧美民主国家应建立「准安全同盟」,共同维护地区和平。
高市在宣布参选自民党总裁时曾表示,「日本正面临来自内外的巨大危机,必须建立能让人民的不安转变为希望的政治」。
她主张,在能源、少子化、经济安全与国防等多重挑战下,日本需要能明确指示方向、敢于决断的领导。
外界认为,高市的当选不仅象征女性政治参与的新里程碑,也意味日本保守派在「后安倍时代」的再整合。她将以「安倍学派」继承者的姿态,推动宪改、加强国防、促进经济复苏与强化印太战略。
顺利当选首相的高市不仅改写日本政治史,也将在外交与安全上,让日本于印太与台海局势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