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薇表示,创伤反应的表现因人而异,主要是6大创伤反应:像是情绪波动、失眠、恶梦、没胃口、全身紧绷,甚至可能突然「闪回」事故画面或变得过度警觉。
尤其本次是车祸事件,有些人之后可能在过马路或搭车时感到害怕或退缩。小孩甚至可能出现尿床、哭闹、黏人等退化行为。民众若发现自己或孩子有这些反应,应先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强求「马上好起来」,可以透过和朋友聊聊、做些放松的事,或维持平常的生活步调,有助身心慢慢恢复。
推荐新闻:壹苹10点强打|赖清德周年成绩单 7位专家点评:3件事表现最差、租屋学费补助最获好评
咨商心理师陈劭旻提醒,这次事件媒体大幅报导,不少人会忍不住一直滑手机看新闻,但反复曝露在冲击画面下,反而让焦虑加剧、不利情绪稳定。他建议民众「有看就好」,避免过度追踪相关影片与讯息,帮助自己回归平静。
另外,孩子的情绪稳定也跟大人有关。心理师黄子柔指出,学校通常会提供讲座、团体活动协助学生释放情绪,家长也可用简单问句关心孩子感受,例如:「你看到新闻有什么想法吗?」但不要急著说教。此外应避免让孩子重复观看事故画面,尽量让生活维持原本节奏,让孩子从规律中找回安全感。若长期出现失眠、情绪困扰,可寻求心理师协助,或拨打1980张老师、1995生命线、1925安心专线等资源。

西门町街头惊现械斗疑亮枪!观光客吓惨 他揭背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