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师杨聪财指出,焦虑并不是性格太脆弱,而是大脑误判风险,让安全的事看起来像危险。这多与杏仁核过度活跃、血清素浓度不足有关,导致情绪放大、难以冷静,「小事也像大事」。例如,有些人光是搭捷运或开会,就可能焦虑到胃痛、冒冷汗,仿佛误触警报器般无法安定。

焦虑症常以「假装成身体病」的方式出现,包括心悸、胸闷、肠胃不适、失眠、头晕、手脚冰冷、频尿等。许多人因此反复看诊,检查却显示一切正常,根源其实在情绪。若只处理身体症状,忽略心理问题,焦虑就会一次次回来。

推荐新闻:七夕约会TOP10出炉!大稻埕打败澎湖烟火 台北景点狂扫6席

杨聪财建议,治疗焦虑除了药物稳定神经传导物质外,也可透过认知行为治疗(CBT)、自律神经训练、正念呼吸、肌肉放松、规律运动等方式改善,并建立稳定的饮食、睡眠与生活节奏。他提醒,焦虑并非失败,而是身体的警讯,懂得停下照顾自己,才有力气走得更远。

延伸閱讀:陈奕迅高雄开唱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谣传屈公病恐爆大规模疫情 疾管署急澄清:不会人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