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仁德现为政治大学地政学系教授,先前于2017至2020年间担任北市府都委。根据起诉指出,柯文哲在批准将京华城陈情案提送都委会研议后,都委会曾在2020年5月21日召开研议案,并决议组成京华城案专案小组,由白仁德担任小组召集人。
热门新闻:大牙宣布离婚!夫妻同心挺过黑人性骚风暴 5年婚突告终「爱情已逝」
白仁德表示,人民若以都市计划提出细部变更申请容积奖励,都委会有权能加以审议,通常会用公益性、必要性、对价性3项目作为标准,来审视内容是否包含对公共有益的部分,或视地方需求做出贡献,再斟酌「做出多少贡献,可获多少容积」,然而概念上虽是这样,实际上却很难去衡量。
苏振文询问,是否3项标准都很难量化?能否参考其他县市法规?白仁德回应,还是会依照该县市法规为主,概念上、想法可以参照,但当要落实时还是需要回归法令。
至于上月22日,北市都发局总工程司杨智盛曾出庭证称,在专案小组会议前曾有个「会前会」,他还亲自找召集人白仁德说明。白仁德表示,他是看到有关杨智盛作证的新闻才想起来有这回事,但2人的谈话内容已不记得,也强调该次会面不是「会前会」,对方并没有试图要说服或要求他之后在会议上要怎么讲。
苏振文再提到,白仁德曾提出「降容(降低容积)」概念。白仁德解释,他指的是京华城公司容积率自678%降至560%,对于一个商业区或商业节点,若将容积降低恐影响该区域发展,在他印象中也没有看过他国有「降容」案例;然而苏振文追问「若降容是否要给予补偿?」白则回应「这我无法回答」。
白仁德近一步指出,京华城若能维持原本的量体(意即容积),有机会能维持原本的发展量能,但是有助或无助于地方发展就不一定。苏振文再问「若京华城继续没落下去,是否影响地区发展?」白则认为,这是2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该区域本来就需要再发展起来,但是否由京华城「点亮」地区就不一定,「未来不一定就是京华城」。
苏振文接著再问,接受检廉侦讯时是否感到压力?白仁德才终于笑说「有啊,但不是那种压力」,苏追问是哪种?白则回应是「被问」的压力,「你会害怕啊!平常都是我们问人,现在是被问啊」,此话一出也不禁让法庭内的旁听民众笑出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