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众反映,银行为吸引民众办信用卡、兑换外币或购买各样理财商品,会赠送各种点数做为回馈,不少银行在「红利点数」之外,另发明了各式各样例如「金库币」、「元梦金」等虚拟点数,不只银行之间不能互通累积,就连在同一家银行的刷卡、兑换外币、购买理财商品获得的点数也不能互相累积使用,常常仅获得100点累积慢,兑换门槛却至少500点起跳,期限一年就到期,甚至有些银行每年兑换点数活动还都不一样,兑换限制多,这些点数看似好康,实际上动不动就归零,回馈形同虚设。

金管会在民国109年9月发函银行公会,考量市场上银行发行点数实务作法不一,基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认为银行有建立整体自律规范的必要性。该案历时多年讨论,银行公会近日通过「会员机构发行点数自律规范」草案,将报金管会备查,待核备后施行。

董瑞斌指出,每一家银行本身就有各种不同的回馈点数,比如信用卡商品会有信用卡回馈点数,换外币会另外给点数,买理财商品又会有另一种点数,但有民众反映这些点数无法通用,且有使用期限短,期限一到就归零。

董瑞斌表示,银行公会定案,针对同一家金融机构,消费者获得的不同种类点数,可整并在一起使用,例如信用卡1点可以换几点理财点数,比例需要各银行研议解决,另外客户之间可以如何交换、赠送点数,也仅限于在同一金融机构内;但考量每一家银行的点数成本都不同,所以不能跨机构交换、赠送点数或整并使用,避免将制度复杂化。

银行公会推动的「银行点数经济」改革,于「会员机构发行点数自律规范」草案当中,希望扩大民众在使用银行发行的点数上的弹性,由银行自身整合,开放点数在同一家银行未来可以转赠、移转、交换等功能,希望能让各家银行的点数使用效率更加提高,也让民众使用更加便利。 

根据银行公会通过的自律规范草案,明定银行发行点数使用范围,除了兑换商品、折抵交易时刷卡或消费金额、折抵机场接送等信用卡附加功能使用费、折抵信用卡循环信用利息或相关费用,以及兑换里程酬宾、折抵电信费或公用事业费用或捐款金等,另也包含移转给同金融机构的点数持有人或客户,以及同金融机构点数持有人就所持有不同点数间的交换。此外,自律规范草案也明定,点数移转不得作为商业买卖。

银行业者则指出,为吸引消费者办卡以及多刷卡,信用卡点数包含国泰世华银行「小树点」、中信银行「中信点」,台新银行、玉山银行也陆续推出点数产品,目前主要以信用卡为主,不过各银行也各自推其他回馈点数,也各自有兑换办法,未来若能让消费者整并使用,可让民众使用上更方便更有弹性,未来借由整合相关点数机制,让点数经济的威力更加强大。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海外据点稳居公股之冠 第一银行日本大阪出张所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