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营收超越财测高标,股价恐先受美中冲突影响
台积电公告9月合并营收为新台币3,309.8亿元,月减1.4%、年增31.4%;第三季营收达9,899.18亿元,季增6%、年增30.3%,创历史新高并超越财测高标;前三季营收2兆7,629.64亿元,年增36.4%。
台积电股价在连假前强势攻高,盘中触及1,455元新高,收在1,440元,上涨1.77%。自上次法说会以来累计涨幅超过27%,连续突破1,200、1,300与1,400元整数关卡。然而随美中紧张升温,外资预期短线恐有补跌压力。
根据先前法说会,第三季美元营收介于318至330亿美元,中位数324亿美元,季增7.75%、年增37.85%。毛利率预估55.5%至57.5%、营益率45.5%至47.5%,虽受汇率影响略有下修,但受惠AI晶片强劲需求,全年营收成长目标上调至30%,高于原先25%。

6大外资齐看多,最高目标价上看1800元
在台积电法说会前夕,外资接连上调目标价。汇丰看好AI驱动的先进封装需求,预期2026年CoWoS产能将从93至95万片扩至逾100万片、年增83%,并不排除再度扩产,将目标价自1,305元上调至1,800元、调幅37.9%,维持「买进」评等。
美银则预估台积电2奈米制程2026年放量、营收年增24%,贡献总营收约9%,与7奈米相当,高于5奈米与3奈米。美银将2026、2027年EPS预测上调8%与9%,目标价自1,400元调升至1,600元。
高盛认为,2027年将是台积电再加速成长的一年,受惠2奈米产能与汇率效应,2026年营收年增18.9%、2027年达20.4%,毛利率维持58.2%。高盛估2奈米产能将达123万片、出货99万片,资本支出增至440亿美元,目标价从1,370元上调至1,600元。
摩根士丹利预期AI需求将推升报价与营收成长,将目标价自1,388元上调至1,588元;麦格理则从1,365元上调至1,620元;花旗从1,400元调高至1,600元,多家本土投顾也纷纷上调台积电今年获利表现。

2奈米下半年如期量产,大南方新矽谷成形
台积电表示,2奈米制程将如期于今年下半年量产。10月初更派代表赴高雄市府致赠试产成功纪念晶圆,感谢市府在土地、水电与行政协助的支持。这片编号「K1A001.00」的晶圆为高雄F22厂首批12吋2奈米晶圆,更以「藏头诗」巧妙串连「大南方新矽谷」,象征高雄迈向半导体核心基地的愿景。
根据扩产时程,晶圆二十厂(新竹宝山)第一期已于2024年3月进机,晶圆二十二厂(高雄)第一期则于2024年11月进机,预计2025年下半年正式量产。
台积电执行副总经理暨共同营运长秦永沛在今年3月高雄2奈米扩产典礼表示,高雄晶圆二十二厂进展顺利,目前第二期厂房上梁仪式已启动,第三期结构工程同步进行,第四与第五期也将陆续推动。根据市场消息,第二期8月已进机,预计明年第二季量产。
台积电高雄厂全期投资金额超过新台币1.5兆元,预估创造7,000个高科技职缺与2万个营建相关工作。市场消息也指出,明年将导入超级电轨(Super Power Rail,SPR)的A16制程,以及更为先进的A14制程也将在高雄厂区投入,并预期再增设第六期。

海外扩张加速,美国将成先进制程重镇
台积电海外布局亦快速推进。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座晶圆厂已于2024年底采用N4制程量产;第二座3奈米厂完工并加速投产;第三与第四座导入N2与A16制程并已动工,第五座将采用更先进技术。未来亚利桑那园区将形成超大晶圆厂(GIGAFAB)聚落,约有3成2奈米及更先进产能,美国将成为新一代高阶晶片制造基地。
此外,日本熊本二厂预计今年稍晚动工,台积电德国德勒斯登厂则预期2027年量产28/22奈米及16/12奈米制程。公司强调全球布局进度皆符合长期规划。

AI泡沫疑虑再起,台积电迎战英特尔「埃米世代」竞赛
AI投资热潮持续升温,也引发市场对「AI泡沫」的疑虑。辉达近期豪掷上千亿美元投资OpenAI,后者又与甲骨文签署5年、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并投资AMD换取长期订单。虽然外界质疑AI短期回报,但辉达执行长黄仁勋强调,AI仍处于长期发展初期,短期不见利润并非问题,长期仍将带来庞大商机。
对于半导体厂商来说,只要科技巨头持续投资AI,对于半导体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其中,台积电凭借著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技术,在AI时代具有重要地位,预料法人将针对AI泡沫疑虑进行提问。
OpenAI执行长Sam Altman则明确表态,短期内仍将依赖台积电的制程与产能,而非转向英特尔。不过,英特尔最新18A制程终于亮相,采用该制程的Panther Lake处理器,预计于今年底开始出货,也让台积电、三星与英特尔正式进入埃米世代的制程竞争。市场关注三大厂在技术节点、能效与量产时程是否有变化。

美国晶片政策压力升温,「晶片五五分」议题再掀讨论
美国232半导体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美方多次表态要提升晶片自制率至40%。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上月更表示,应推动「台美晶片产能五五分」。对此,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强调,未与美方讨论相关比例。分析师指出,美国若要提高自制率,应先解决建厂与人力问题,而非要求台湾承诺产能。
经济部长龚明鑫也回应,台积电在台已有十多座厂区,最先进制程仍将落脚台湾,以量来看,未来产能仍以台湾为主,不会出现「五五分」情况。法人预料,本次法说会中,AI动能、2奈米良率与地缘风险,将是投资人最关注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