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健保新制让不少高风险民众松了一口气。过去只有发生骨折才能申请健保给付,现在则扩及两种情况:一是「初级预防」,尚未骨折但有骨密度T值小于-2.5合并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者;二是「次级预防」,像手腕或上臂骨折者也纳入补助。骨松常见骨折部位包括手腕、脊椎、上臂与髋部,其中髋部骨折的影响最严重,需特别留意。
除了老年人,年轻人也可能因慢性病与药物造成骨松。像一名25岁女病患因自体免疫疾病,长期使用类固醇,年纪轻轻就有骨密度T值-3.8,曾在飞机乱流中被震到腰痛,检查后发现竟是腰椎与荐椎压迫性骨折。医师提醒,这类族群应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及早接受治疗,避免骨折憾事发生。
推荐新闻:壹苹10点强打|王思佳司机接送+VERSACE风穿搭 照过浮夸人生(狗仔直击)
骨松常与慢性病一起出现,像糖尿病患者中就有4成罹患骨松。成大医院吴至行教授指出,骨松药物分为促进骨生长与减缓骨流失两大类,建议先以生长型提升骨密度,再以稳定型维持成果。他也提醒,糖尿病病人因代谢影响,更易跌倒、骨折,更要提早评估风险。
临床经验中,83岁的郑女士有30年糖尿病史,日前跌倒后腰部持续酸痛,直到回诊才发现已有骨松并伴随髋部骨折。若能早点筛检、早点治疗,就能避免这些状况发生。专家呼吁母亲节前夕,不妨带家中长辈做骨密度检查,用行动守护妈妈的骨骼健康!

不只麦当劳!家乐福16店开卖「松饼堡」 每天8小时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