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仕杰医师指出,台湾近年HIV通报数量整体下降,其中以25至39岁本国籍男性仍为最大宗。临床观察显示,新确诊者年龄略有下移,年轻族群比例上升,但晚期才就医的个案仍存在,显示及早筛检与介入的重要性。

他提醒,容易忽略自身风险的族群包括年轻男男性行为(MSM)、有性病史者,以及异性伴侣为HIV阳性的人;许多人误以为「只要有一次验不到病毒就不会传染」或「将口交、亲吻视为零风险」,但U=U的前提是病毒量需持续低于200copies/mL,才能透过治疗有效避免性行为传染;而深吻与日常接触本来就不会传染,但民众常因此忽略真正需要防护的情境。 

罗仕杰说,在预防方面,目前已有「暴露前预防性投药(PrEP)」与「暴露后预防性投药(PEP)」的公费服务,可有效降低感染机会。PrEP适用于高风险族群,长期服用能将大幅降低感染风险;若遇到可能暴露风险的情况,也可在72小时内使用PEP进行阻断。罗医师提醒,预防不是恐惧,而是对关系与健康负责的行为。

罗医师表示,HIV初期症状不明显,常仅有发烧、喉咙痛、倦怠等像感冒的表现,因此鼓励高风险族群善用匿名筛检资源,包括卫生局提供的免费筛检服务、家用自我检测试剂等,皆能在不暴露身分的情况下完成检查。定期筛检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伴侣与家庭的重要行动。

他说,过去社会对爱滋仍保有刻板印象,认为只有特定族群才会感染,但实际上,HIV传染与性倾向、身分无关,任何未使用保护措施的性行为,都是高风险因子,他也呼吁应以尊重替代污名、在世界爱滋日重新认识HIV,以理解取代恐惧,共同打造更友善、更健康的社会。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买完东西就忘记车停哪 18岁男急报案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