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鲁阁国家公园表示,10月17日清晨4时58分,微地动仪器记录到持续18秒的震动讯号,为大理岩高陡岩坡崩落造成。数万立方公尺岩石瞬间崩落立雾溪谷,短短18秒便形成天然坝,河水受阻后蓄积成堰塞湖。

东华大学郭俊麟教授指出,1951年花莲大地震时,当地曾出现73公尺的天然坝,历时半年后溃堤;1998年芭比丝台风,再次形成堰塞湖。显示燕子口地质条件不稳定,「大自然在提醒我们,这片峡谷从未静止」。

事件发生后,工程人员于当日上午7时发现水位异常,太管处随即封闭中横公路并实施预防性撤离,晚间全区封园。18日凌晨2时30分,湖水漫入靳珩隧道,清晨再由隧道回流至立雾溪。太管处、林保署、公路局与秀林乡公所协调应变,确保游客与居民安全,整起事件无人伤亡。

NDHU强韧防灾团队利用光达扫描与即时影像监测,观测坝体渗流及右岸岩壁出水现象,发现坝底持续渗水、右岸岩壁出水显示风险未除,将持续监测。太管处表示,经典地标「酋长岩」已被湖水掩没,锥麓古道部分路基也因地震与崩塌受损,峡谷地貌再度改写。

靳珩隧道口一度被淹没,湖水溢流至隧道内。翻摄太鲁阁国家公园脸书
靳珩隧道口一度被淹没,湖水溢流至隧道内。翻摄太鲁阁国家公园脸书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新北桃园6区淹水警戒!专家:2县市恐有灾情 共伴效应今明最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