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秀指出,根据内政部数据,113年12至17岁毒品嫌犯达607人,年增22.6%,18至23岁则高达3,215人,且年龄愈大使用毒品等级愈高,从三级转为二级。尽管《烟害防制法》已于去年上路,但国高中生使用加味烟、加热烟比例却仍攀升,电子烟油更常被掺入非法物质,成为毒品渗透校园的掩护工具。
李彦秀直言,毒品与烟品防制双双失灵,现在只要用Google就能找到电子烟贩售通路,更遑论IG、脸书社团或LINE群组等隐蔽平台,甚至有人在threads分享出国携带电子烟入境的方法。她提出「边境管理、阻绝流通、校园防堵」3项策略,建议检讨旅客通关查验流程、突破新兴通路查缉困境、精进校园毒害防制识能,保护学生免于烟害毒害。
张启楷说,早在6月19日质询时即提出跨部会联防建议,财政部与卫福部也口头承诺,但会议纪录显示仍把新科技查缉电子烟的责任推给地方政府,且烟捐分配比例未调整,查缉责任重压地方,却无对应资源。
张启楷指出,卫福部迄今仍未公布成人电子烟使用率资料,连针对「丧尸烟弹」(依托咪酯)的采购指引都还没出炉。今年1至4月相关非尿液检体查获件数已超过1,600件,远超过去年全年,校园已深受其害。另台南更爆出警方使用的毒品快筛试剂竟有7,600支过期,部分甚至逾期6年,另有63件毒驾案件未如期举发,凸显行政怠惰、互踢皮球,中央不应继续让地方独撑毒品防线。
陈宥丞则表示,自去年依托咪酯被列为二级毒品后,台北市8月单月查获毒驾案件达53件,比以往每个月暴增3倍 ,实际情况恐远比数字更严重。因现场缺乏科学化检测设备,导致警方难以有效取缔,若未来加热烟在台湾通过审核上市后,取缔难度只会增高。
陈宥丞强调,台湾已有多所大学成功开发可携式唾液毒品快筛设备,10分钟内即可判读,准确率高达9成以上,可望成为警方打击毒驾利器。他呼吁中央应尽速完成法制化,让地方能依法采购与推广,同时提高检测试剂品质,避免伪阳性,让「毒驾零容忍」不再沦为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