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一:买房不冲动,留意房贷条件
「第一个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低总价未必等同低自备款。」陈继先表示,如果房屋权状小于15坪,部分银行可能降低贷款成数甚至提高贷款利率,对自备款与月付能力较有限的首购族而言,反而会增加财务压力。部分银行还会以房屋距离捷运站远近,来衡量贷款条件,要谨慎决定。
尤其部分小宅建案因为总价相对亲民,吸引投资型买方购后出租,当社区内短租住户比例提高、人员往来复杂,可能降低社区管理品质与自住客购屋意愿,增加未来转手难度。

原则二:坪数可以小,格局不能乱
此外,市面上小宅产品的公设比通常较高,有些建案甚至超过40%,大幅缩减室内的可使用面积,所以选购时应仔细评估「空间规划是否合理」、「有无保留必要收纳与家电空间(如衣柜、收纳柜、冰箱、洗衣机等)」、「未来家具配置空间」,以符合自己的居住需求与生活习惯。
陈继先补充,可以从室内格局、使用坪效、楼层高度与采光景观等几处判断,例如格局是否方正、有无太多走道空间浪费。也要留意小宅产品很多都有夹层设计,如果楼层高度不足,视觉上可能会更压迫,影响居住感受;还有小宅大部分为单面采光,如果栋距不够可能会影响室内采光,窗外若对著墙面或杂乱景观,则会影响居住心情,也要留意室内隐私性等,才能住得舒适。

原则三:入手低总价,持有成本别忽略
除了考量居住品质,持有期间的固定花费也要掌握,包含房屋税与管理费等,由于小宅建案通常屋龄较新、房屋评定现值较高,每年要缴的房屋税,恐怕就会比同样总价的中古大楼或公寓高出不少。陈继先指出,可不能小看每月支出的管理费,大多数屋龄较新的社区,因为公共空间通常较大、设施较丰富,普遍每户需要均摊的管理费就比中古社区要高;如果为中小型社区,因为总户数较少再推高均摊费用,管理费可能高达每坪100~150元,即使购买15坪小宅,每年仍要缴纳约2~3万元管理费。因此购屋前一定要把持有成本合并考量,才不会因后续费用负担而影响财务状况。
「买房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有无符合自己的需求、能否让自己住得下且住得好才是关键。」陈继先建议,若已有购屋计划,不妨把握房市盘整期,提早准备、积极了解市场变化,市面上的中古屋选择较为多元,无论是区域、格局、坪数或地段,都能依照自身需求弹性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