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伟说明,「AI Factory」最初强调透过工厂式复制加速AI伺服器建置,如今问题转为「AI应用在哪里」。随著生成式AI普及,对话介面让非IT背景的人也能使用AI,加速其在工控领域的导入。智慧制造谈了十多年,最难的是「智慧」如何实现,而AI能复制老师傅经验,传承至机械手臂与机器人,让自动化工厂真正走向智慧化。

林世伟强调,AI基础在于数据,数据收集与传输的重要性,使网通角色更为关键。「如果把AI比作人脑,通讯就是神经血管,数据就是血液讯号。」林世伟举例,如「锁螺丝」对人类简单,但机器需仰赖感测器与数据学习才能精准完成。未来工厂将布建更多感测器与数据,透过网路即时传输进行AI决策。像特斯拉上海厂39秒组装一台Model Y,正突显低延迟、同步性的重要。

林世伟进一步指出,AI驱动的智慧制造,将依赖三大条件:

第一,数据统合:工厂内存在不同世代与语言的设备,需整合新旧数据,让AI能理解与分析。

第二,复杂流量模式:过去多靠云端集中处理,如今随Edge AI普及,资料更多在边缘互传,形成非线性、即时性的流量模式,对网通设备提出挑战。

第三,高适应性网路与资安:随有线、无线网路整合,工厂需更高弹性的架构,同时必须符合IEC 62443等资安标准。

Moxa泛亚暨台湾区总经理林世伟。吕承哲摄
Moxa泛亚暨台湾区总经理林世伟。吕承哲摄

林世伟强调,在AI工厂发展过程,IT与OT界线正逐渐消融,许多AI应用建置在IT端,但数据却来自OT端,互通与安全性成为挑战。同时,AI需要算力,算力仰赖能源,而能源与网路紧密相扣,从高速交换器、大频宽网路到5G与Wi-Fi 7,都是工业AI环境的关键,尤其实时性(Real-time)能力,将决定设备能否在毫秒级完成同步,是智慧制造最后一哩。

林世伟表示,生成式AI已改变人机互动,下一步将深刻影响工业制造。AI工厂落地的核心要素,在于数据统合、即时通讯与资安韧性。Moxa则定位自己为「工业网路的神经血管」,扮演推动AI Factory落地的关键角色。他也强调,外界讨论AI泡沫化,但在OT领域AI发展才刚起步,现阶段更要扩大发展。从自动化工业大展可见,许多厂商已找到AI应用并开始导入,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将成为AI Factory发展的基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该卖股走人?台股暴跌728点创史上第9惨 法人提历史数据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