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却闹教师荒 代理缺额逾1700人
根据「全国教师缺额登录系统」的最新统计,截至8月全国从国小到高中职教师职缺超过2600人,其中多数的缺额是「代理教师」,高达1700多人。这当中国小代理教师缺379人,国中缺812人,高中缺357人,高职也缺206人。换句话说,全台现在有上千个班级开学可能无老师上课,令人相当担忧。
若再加上代课教师与教学支援人员的缺口,问题则更严峻。仅国小代课教师就有309名缺额,国中则有209名。这些数字代表在9月开学前夕,第一线教育现场极度缺老师的惨况。


没人要当代理教师 随便谁来谁就录取?
在脸书社团「教师甄试人才网/代理/私校/实验教育/补教业」内,随手一搜就可看到全台多间学校在征代理教师、代课教师的征才文,其中不乏台北市精华地段的名校,也有偏乡学校为了吸引有意应征的教师目光,自制有趣的图卡并配上吸引人的福利制度。
不过即使各间学校使出浑身解数,教师人数不足的事实仍摆在眼前,也有民众在该脸书社团内自制哏图揶揄,前去应征的代理老师人选少,学校无法挑选出优秀人才,只能「谁来谁就上」的现况。


首都台北都缺破百名教师 偏乡更严重
再把范围缩小到首都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在8月初统计,114学年度(2025年9月开始的新学期)台北市立的国中开缺281名,实际报到仅248人,缺33人;台北市立的国小开缺364名,报到254人,缺口高达110人。教育局坦言,目前国中仍需约200多名代理教师,国小约220名,仍有学校在紧急招募中。这还只是台北的情况,其他县市与偏乡只会更严重。
台北市教育局表示,除了少子化导致控留部分正式缺额外,还有教师临时退休、辞职、调校等原因,使得部分缺额无法纳入联合甄选,只能以代理教师应急。这种状况年年上演,已经成为教育现场的「例行性公事」。

先分清代理与代课老师 这群人真的很惨
全国代理暨代课教师工会理事孙靖婷解释,代课老师是钟点计酬,只在需要时到校授课;代理教师则是全职,课务、行政、导师工作样样包,和正式教师的工作量几乎一样,甚至更多。不同的是,代理教师聘期通常只有一年,每到暑假就面临「失业」,隔年要重新应征、面试。
她指出,许多年轻老师一待就是好几年代理,却始终等不到正式缺额,生活与职涯都被卡住,「有些人等到年过30还没有转正机会,只能被迫离开教育圈」。

代理教师工作更多但薪资差2-3成 年资福利全都不算
孙靖婷透露,代理教师的薪资比正式教师少2~3成,没有固定年资累积,也没有退休金与长期福利保障。虽然台北市近期规划让代理教师年资可纳入教师奖金条件,并增加获奖人数比例,但这些措施仍属局部补贴,无法改变结构性问题。
代理教师的日常压力甚至比正式老师更大,工会指出,许多学校让代理老师承担与正式老师相同甚至更多的工作量,也就是正式老师眼里不愿做的「屎缺」,包括接任导师、兼任行政事务、校务会议、科展、校内代表队、筹备运动会和毕旅等,但在升迁、奖励和保障上却处处受限。
「正式老师退休后有终身俸,我们却什么都没有,连房贷都不敢贷。我们做的事比正式老师更多,但身分永远就是『临时工』」一名代理国小老师说,待遇的不确定感让许多人不敢结婚生子、不敢想明年的房租,不敢在过年包红包,职业稳定性几乎为零,对家庭计划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有人甚至因此中途离职,就像在水里不断游泳,但却看不见上岸的机会。

缺学生更缺老师 「代理免洗筷」学校用完就丢
全国代理暨代课教师工会批评,政府长期依赖代理教师,其实是因为省钱与用人弹性,这种「正式缺额不补」的现象在各县市普遍存在,关键竟跟「少子化」也有关系。
孙靖婷指出,由于各县市教育局会根据学生数量决定正式教师员额,在面临少子化的情况下,如果在缺学生时贸然开出正式教师职缺,但未来出现学生减少的减班状况,依法规必须给予正式教师辅导或安置,对于学校来说负担和风险极大。
「相比之下使用代理教师采一年一聘方式,有需求就找人、没需求就再见,对于学校和各县市教育局来说,是更方便的选择,而且省钱又省力,但代理教师就被当成免洗筷,用完就说掰掰。」孙靖婷说道。
与其他国家相比,台湾在代理教师保障上显得落后。许多国家会将代理年资直接纳入正式聘任计算,甚至有转正保障制度,但在过往,台湾代理教师却要年年重新来过,年年重新征选,代理教师为了获得续聘,对于学校指派的任务没有说不的空间。
对于未来全国代理暨代课教师工会并不乐观。虽然有教师退休潮,但少子化的速度更快,学校减班将抵消退休所释出的缺额。若制度不改革,未来5~10年代理教师恐怕会面临更少机会、更大工作压力的双重挑战。
孙靖婷直言:「到时候,不只是年轻人不想当老师,连资深教师也会提早离开,教育现场会变成没人想待的『鬼地方』。」

提高待遇留人 工会喊要有「首都加给」
改善代理教师待遇,才能从根本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孙靖婷指出,无论是正式教师或代理教师都相当辛苦,从薪资面改善,才是环境改变的第一步,首先初任教师月薪约4万5千元,相比其他工作几乎没有竞争力,若加上导师费20多年未调整,一个月加给仅3000元、行政职加给4千至9千元,与工作量不符。
孙靖婷说,现在家长对于老师期待很高,下班时间传讯息给老师,老师一样得回讯息,课后学生出状况一样是老师出面处理,但那都是下班时间,加上管教压力大,3000元的导师费和实际工作付出明显不符,工会建议导师费应调至5000至6000元以上,行政加给至少6千元以上,才能符合实际负担。
此外工会还提出「首都加给」,他表示4.5万的薪水要负担1位老师的家庭在台北的生活成本是「不可能」,因此多年前就向台北市教育局建议,但教育局给予的回应是「教育部不准」,认为全国教师待遇应相同,让工会相当遗憾。

代理教师转正路太难 制度早就把门关了
除了调整薪资之外,孙靖婷直言,更关键的是帮代理教师打通成为正式教师的路。依照现行规定,要拿到教师证,必须在大学修完教师学程,花2到3年修学分,而且多半是平日开课,等于代理老师得先辞掉工作,再去修教育学分、通过检定、完成实习,才能取得正式资格。
这对许多已经在教学第一线打拚的代理老师来说,根本是高墙一堵。社会和教育界至今都没有建立有效管道,协助这些无证代理教师顺利转正,让他们看得到却摸不著正式编制的大门。

百年树人者却被压榨最惨 动摇国本教育危机就在眼前
孙靖婷直言,如果政府不正视代理教师的困境,缺师潮只会越来越严重。少子化看似学生变少,但师资老化问题同样逼近,很多正式老师即将退休,却没有足够新血补上来。一旦开学没人接班,学校只能不停找代理顶缺,这种做法短期能撑,长期却是教育品质的慢性自杀。
「老师是教育的根,根断了,国家就会动摇。」她强调,如果再放任年轻教师被困在代理职位,没有稳定的工作保障,势必会有更多人才转行。最终受害的,不只是老师,而是全国的孩子与教育未来。
「现在缺老师只是冰山一角,等到孩子们长大才发现学不到东西,那时要补救已经太迟」。孙靖婷代表全国代理暨代课教师工会呼吁政府,必须立即改革聘用制度、开放更多正式缺额,才能守住台湾的教育命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