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味」是指,皮脂中的棕榈油酸与过氧化脂质增加。当这两样物质结合后被皮肤的细菌氧化、分解,就会产生2-壬烯醛,进而使人散发老人味,不少人认为是夏天相当尴尬的存在。

中医师王大元在脸书粉专分享指出,特殊体味与性别、疾病、饮食习惯和流汗多寡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人的汗腺分成两种,一种是小汗腺(又称为外分泌腺),负责分泌无色无味的汗水,小汗腺遍布全身,能够调节体温和身体代谢;另一种是大汗腺(又称顶浆腺),主要分布在腋下、私密处、肚脐和乳房周围,与体温调节无关,这种汗液浓稠混浊,其内含有角蛋白,容易被皮肤表面的不同细菌分解,因而产生属于你自己的特殊气味。

推荐新闻:医列「10大NG」伤胃行为 吃烧烤、炸物、喝咖啡都上榜

以中医观点来说,「体味」多与体内脾胃湿热、肝火旺盛或肾精亏虚有关。「脾胃湿热」常和饮食习惯有关,喜欢吃烧烤油炸、辛辣甜腻或烟酒不离手,容易导致脾胃湿热内盛,汗水内的代谢物当然也就跟著变多。「肝火旺盛」则与压力过大、情志因素有关。第三种则是「肾精亏虚」,年过40岁,身体逐渐退化,皮脂腺的功能也变得不平衡,四肢末梢的出油量会减少,但是头面部和胸前却大量分泌油脂,脂肪酸被细菌氧化形成一股老人味。

王大元分享,减少精致饮食和重口味可以有效改善,此外衣物上可选择透气的棉丝质料,并且在流汗后马上擦干或是外出可多带一件衣服替换,此外洗澡时可使用杀菌或抑菌的沐浴产品,但不要过度使用,因为皮肤表面同时存在好菌与坏菌,我们只需改善菌丛种类和数量,而非彻底清除他们,另外止汗剂和止臭剂可以防止体味蔓延,但须适量即止,因为使用过量容易阻塞毛孔,而且过度抑制流汗,反而会使体内热气无法蒸散。

王大元指出,中医观点面对老人味时,可服用调和营卫或敛汗滋阴的药物(像是玉屏风散、生脉饮、黄耆、龙骨、牡蛎或桂枝汤加减等),也可多按摩或按摩手部的内关、神门等,茶饮方面可以喝一点黄耆水(一两黄耆加入2升的水煮沸后,转小火再煮20分钟放凉即可),对于止汗的效果也不错。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大雷雨来了! 北北基高屏等7县市发布大雷雨特报